吴德公寓书房->市妇幼保健院护士站
夜深人静。吴德书房的台灯亮着,光晕笼罩着他面前摊开的两样东西。
左边,是一张微微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是十四五岁的吴德和李晓冉,穿着蓝白校服,并肩站在老家的梧桐树下。少年吴德表情别扭,眼神却偷偷瞟向身边笑得眉眼弯弯的女孩。照片背面,一行褪色的铅笔字:【毕业留念。要一直做好朋友哦!——晓冉】。这是他搬家时从旧书里翻出来的,保存了十五年。
右边,是一个崭新的、精致的水晶沙漏。这是昨天林薇薇强行塞给他的,替换了那个被流放冰箱的“工业计时器”。沙漏里,细白的流沙无声滑落,在灯光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旁边还贴着一张便签纸,画着一个张牙舞爪的小人举着牌子:【吴医生!沙漏计时,静音环保!请严格遵守两小时“施工”规范!——你的“质量监督员”林薇薇^_^】旁边还用红笔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
吴德的目光在两样东西之间反复游移,如同在审视两份截然不同的“病理切片”。
(内心OS:晓冉…白月光…年少懵懂的悸动…干净的,像未染尘埃的标本…隔着时光的玻璃罩,美好却冰冷…)
(内心OS:林薇薇…麻烦精…横冲直撞…把消毒水味的诊室变成战场…把冰箱变成设备坟场…煮糊的牛排、吵闹的沙漏、装病的电话、还有…永远理不清的护士站八卦…)
他拿起那张旧照片。指尖拂过少女李晓冉温婉的笑脸,心湖泛起一丝涟漪,但很快被更汹涌的、关于现实的画面覆盖:咖啡厅里李晓冉眼中含蓄的期待,与林薇薇假装宫外孕时电话里那夸张的“临终遗言”…美术馆静谧的艺术气息,与公寓里林薇薇追着他捶打时气鼓鼓的红脸蛋和“双胎妊娠焦虑综合症”的荒谬指控…
(内心OS:病理诊断报告A:
标本名称:白月光(李晓冉型)
镜下所见:组织形态清晰,结构完整,染色均匀,呈理想化记忆状态。未见明显现实生活杂质浸润。细胞间连接疏松,情感基质分布稀疏。
诊断意见:良性情感残留。适合封存于记忆玻片盒。预后:长期保持距离可稳定。接触现实环境易引发免疫排斥反应。)
(内心OS:病理诊断报告B:
标本名称:现女友(林薇薇型)
镜下所见:组织结构极其复杂!可见大量“麻烦精”活跃细胞、“红烧排骨”滋养因子、“沙漏计时”规范纤维、“护士站八卦”炎症浸润灶、“装病电话”突发性刺激结节!细胞间连接紧密如蛛网,情感基质高密度弥漫!核心区域可见“盆底肌群活跃度”与“多普勒效应”实验性病灶(虽临床验证失败),提示强烈生命活力及…改造潜力?!
诊断意见:高度活跃性情感实体。伴持续性炎症反应(护士站源性)及良性增生(厨艺潜力区)。预后:长期接触需强大免疫系统(心脏功能)支持。但!离体观察(想象分离)即引发显着戒断反应(如:想念其吵闹、担心其闯祸、好奇其新发明)。强烈建议:终生绑定监护!)
吴德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沙漏和那张画着爱心的便签纸上。林薇薇那鲜活、吵闹、带着烟火气甚至有点“无理取闹”的身影,如同带着温度的暖流,彻底冲垮了白月光那层冰冷的玻璃罩。他想起她笨手笨脚煎糊的牛排,想起她因为“童子尿洗脸”事件笑得在床上打滚,想起她假装宫外孕时电话里那夸张的哭腔,想起她气鼓鼓质问“保大保小”时挥舞的小拳头…
一股清晰无比的认知,如同手术刀划开迷雾:他怀念的是十五年前树下那个模糊的侧影。而他需要的,是此刻冰箱里可能又塞进了什么奇怪“实验品”、沙漏流完两小时会准时跳出来掐表的、活生生的林薇薇。
(行动:冰山的“最终医嘱”)
他拿起手机,点开李晓冉的对话框。指尖在屏幕上悬停了很久,删删改改,最终发出了一条冷静清晰、如同手术记录般的“最终医嘱”:
【吴德:晓冉,抱歉。周末的美术馆,我去不了。思考了很久,我很珍惜我们共同的回忆,但那更像是年少时一份美好的标本。现在的我,生活里…有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高度活跃性变量”。她需要我的“实时监护”,我也…习惯了这份吵闹和麻烦。祝你找到欣赏那幅“静物画”的人。保重。】
信息发送。没有犹豫,没有撤回。如同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的缝合,吴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腔里那团纠结了多日的郁气仿佛瞬间消散。他将那张旧照片轻轻放回一本厚重的《格氏解剖学》夹页深处,如同封存一份珍贵的教学标本。然后,他拿起那个崭新的沙漏,指尖感受着玻璃的冰凉和流沙的细腻,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护士站:胜利的号角与“糖醋排骨”的加冕)
第二天,市妇幼护士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