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室
诊室里弥漫着消毒水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尴尬气息。患者李女士(化名)坐在吴德对面,妆容精致,衣着得体,眼神却带着一丝焦灼和…难以启齿的犹豫。
“吴医生…”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很低,“我…我想确认一下…我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吴德推了推眼镜,表情平静无波,如同听到“常规产检”请求。他拿起病历本:“末次月经时间?同房时间?配偶信息?需要配偶配合采集样本进行亲子鉴定。孕周满12周后可进行无创产前亲子鉴定(NIPT-P),或孕16周后羊水穿刺…”
“不…不是配偶的问题…”李女士打断他,脸颊泛起红晕,“是…是可能…不止一个人…”
吴德敲键盘的手指一顿,抬眼看向她,镜片后的眼神依旧冷静,但多了一丝探究:“不止一个人?请详细说明时间节点及关系人身份。亲子鉴定需明确潜在生父范围。”
李女士绞着手指,声音细若蚊蚋:“上个月…5号…和我老公…然后他出差了…大概…20号左右…我…我和我的‘备胎’…也…发生了关系…然后…这个月‘大姨妈’没来…验孕棒两条杠…我想知道…孩子到底是谁的…”
吴德微微颔首,大脑CPU飞速运转(医学模式启动):“末次月经时间?5号同房后,20号再次同房。时间间隔超过14天。理论上,若月经周期规律(28-30天),排卵期通常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若你末次月经是上月初,则5号同房处于安全期(理论上受孕概率较低),20号同房接近或处于排卵期(受孕概率较高)。结合孕周推算(需B超确认),大概率可锁定生父。建议先做B超确定孕周。”
他语气平稳,像是在分析两个独立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权重,不带任何情感色彩。
李女士闻言,似乎松了口气,但随即,脸上又浮现出更深的纠结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表情。她咬了咬嘴唇,眼神飘忽,弱弱地补充了一句:“那…那吴医生…能查出…是哪个‘备胎’的吗?”
吴德:“???”(敲键盘的手指悬在半空!)他猛地抬头,镜片后的冷静眼神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如同精密仪器遭遇了未知磁场干扰!“哪个…备胎?”他声音罕见地带上了一丝不确定,“你…有几个‘备胎’?”
诊室里瞬间安静得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
李女士的脸“唰”地一下红透,像是熟透的番茄。她低下头,伸出三根手指,声音几乎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三…三个…”
“噗——!!!”
诊室门口,正在假装整理病历、实则竖着耳朵偷听的张姐,一个没忍住,直接把刚喝进嘴里的水喷在了门框上!她扶着门框,剧烈咳嗽,眼睛瞪得像铜铃,脸上写满了“我听到了什么?!?!”
“我的老天爷!”张姐也顾不上擦嘴,一个箭步冲了进来(职业病?八卦病?),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三…三个?!妹妹!你…你这‘备胎库’管理…挺…挺充实啊!这都够凑一桌麻将了!还带替补的?!你这…‘父源追溯’工程…难度系数直接拉满啊!”
吴德:“……”(内心OS:三个?!时间节点?!)他感觉自己的CPU风扇发出了过载的嗡鸣!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回到“数据采集”模式,声音努力维持平稳(但细听能品出一丝颤抖):“李女士。请…详细说明你与另外三位…‘关系人’…发生性行为的具体日期。精确到日。这关系到…概率计算。”
李女士头埋得更低了,声音如同蚊蚋:“就…就我老公出差后…大概…半个月吧…我…我有点…寂寞…就…就…连续三天…一天…一个…”
“连续三天?!一天一个?!”张姐的尖叫几乎掀翻屋顶!“我的妈呀!流水线作业啊?!你这是…‘集中火力’搞‘父源多样性’研究呢?!效率挺高啊!‘项目周期’压缩得够紧!‘资源分配’很均匀嘛!”
吴德:“……”(内心OS:连续三天?!排卵期窗口?!)饶是冰山如他,此刻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太阳穴在疯狂跳动!他默默地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Excel表格,列名:
关系人编号:A(丈夫)、B、C、D
同房日期:A(5号)、B(?)、C(?)、D(?)
理论受孕概率(基于排卵期模型):待计算
他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冷静:“李女士。请提供B、C、D三位…的具体同房日期。精确到日。以及…他们的基础信息(姓名、联系方式),以备后续…采样比对需要。”
李女士拿出手机,翻着日历(备注里居然有编号?!B:20号晚8点,C:21号下午3点,D:22号中午12点…),一边报日期,一边弱弱地问:“吴医生…这个…能查出来吗?概率…大不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