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轨道的星舰造船厂内,银白色的 “地质方舟 II 号” 正悬浮在巨大的穹顶下,舰体表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淡紫色硅基涂层,像给星舰穿上了一件柔软的铠甲。数十架机械臂围绕着舰体忙碌,有的在焊接钛合金防护板,有的在安装深脉感应器,还有的在舰体两侧栽种泽诺族提供的 “脉能蕨类”—— 这些植物的根系能与星舰的能量管道融合,既提供额外的能量缓冲,又能净化舰内空气,是跨文明协作的具象化成果。
“硅基低温防护模块安装完成!” 棱的金属嗓音通过通讯器传遍造船厂,他正站在舰桥外的检修平台上,金属右臂紧贴舰体,淡银色的能量顺着接口注入,激活防护涂层的低温适应程序,“-240℃环境下,涂层能自主调节厚度,确保舰体内部温度稳定在 25℃,误差不超过 ±1℃。”
泽诺族的叶纹悬浮在星舰侧面,藤蔓轻轻缠绕住机械臂送来的脉能蕨类幼苗,将其精准植入舰体预留的凹槽中:“脉能蕨类已完成定植,根系与星舰能量管道的融合度达 98%。它们能实时监测能量流动,若出现异常,叶片会发出翠绿色预警光,比常规传感器更灵敏。”
人类工程师老周则带领团队在舰内安装病毒隔离舱,透明的纳米材质舱壁上布满细小的脉能滤网:“隔离舱采用‘三重防护’—— 物理隔离、脉能净化、硅基杀菌,即使深脉病毒附着在晶核表面,也能在进入舰体前被彻底清除。另外,我们还在舱内配备了寒武纪岩芯样本,能为晶核提供临时的能量补给。”
IDA 的救援队选拔也在同步进行。经过三天的筛选,最终确定了 28 人的核心团队:5 名深脉病毒科学家(负责分析病毒机制)、8 名星舰工程师(维护设备与能量系统)、6 名硅铁盟友(熟悉硅基能量,协助唤醒晶核),还有 9 名新深脉感应者 —— 其中就包括来自刚果盆地的石砚与石晶,他们的石墨导电能力和金刚石加固能力,被认为能在极端环境下发挥关键作用。
“第一次离开地球,会不会害怕?” 石砚看着妹妹石晶抚摸舰体上的脉能蕨类,轻声问道。石晶的手心泛起莹白色光,与蕨类的翠绿色能量产生微弱共鸣,她摇摇头,眼中满是兴奋:“能帮到矽基使徒,还能看到宇宙的深脉,我一点都不害怕。而且,清璃姐姐和季临野哥哥也会和我们一起去呀。”
石晶口中的 “一起去”,指的是清璃与季临野的意识体依附计划。为了让意识体能稳定伴随星舰航行,科学家们在舰桥中央安装了一台 “深脉意识锚定仪”—— 仪器核心是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蓝闪石晶体,能与清璃、季临野的意识能量产生共振,像 “锚” 一样将他们的意识固定在星舰周围,避免在星际航行中消散。
此刻,清璃的金色能量流正缓缓注入锚定仪,蓝闪石晶体逐渐亮起温暖的光。“锚定仪的能量稳定性很好,我们的意识能通过它实时感知星舰的状态,也能随时引导周围的深脉能量。” 清璃的意识波动传递给身旁的季临野,白色能量流随后也融入晶体,两种能量在晶体内部交织成一道双色光纹,“而且,我能通过锚定仪与新感应者们的脉能产生共鸣,提前帮他们适应星际深脉的波动。”
季临野的意识体转向正在熟悉设备的石砚石晶,白色能量流轻轻触碰石砚的肩膀,传递出一段石墨深脉的频率数据:“星际中的石墨脉能比地球更稀薄,但稳定性更高,你的能力需要调整共振频率,才能更好地疏导能量。我把参数传给你,你可以在航行中慢慢练习。”
石砚惊讶地看着自己的掌心,灰黑色的石墨纹路泛起微弱的光,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频率调整的方法 —— 这是意识体直接传递信息的便利,也是跨世代深脉守护者之间的特殊传承。“谢谢季临野哥哥!” 石砚握紧拳头,指尖析出几缕纤细的石墨丝,按照新参数调整后,石墨丝的导电性明显提升,“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星舰的物资装载也进入尾声。冷藏舱内,存放着足够团队使用半年的压缩食品和淡水;能源舱内,三块大型寒武纪岩芯被固定在能量转换器旁,既是戒断症治疗的备用资源,也是唤醒矽基晶核的关键催化剂;数据舱内,火星矩阵传来的 “晶核唤醒程序” 被储存在加密硬盘中,由两名硅铁盟友 24 小时守护,防止数据丢失或被干扰。
沈巍登上星舰,最后检查了一遍各个舱室。当他走进舰桥,看到蓝闪石晶体中交织的金白能量,以及围绕在晶体周围的新感应者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有对远征未知的担忧,更有对团队能力的信任。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沈巍看向棱和叶纹,语气中带着最后的叮嘱,“柯伊伯带的环境比我们预想的更恶劣,任何细节都不能疏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