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单膝一跪,如同在嬴昭本就炽热的声望上又浇了一勺热油。
“大将军都服了九皇子!”这消息比任何旨意传得都快,顷刻席卷朝野。连“黑冰台少年军”和那神奇的“土豆”,也成了街头巷尾最热的话题。
嬴昭的偏殿如今门庭若市。除了每日准时来训练的蒙毅、王贲等少年军,各路人马也变着法儿来“拜访”。
有好奇的宗室子弟,想瞧瞧这九弟/九哥是何方神圣;有心眼活络的官员,盘算着提前烧烧这“冷灶”;甚至有些胆大的工匠,听说九皇子殿下奇思妙想多,想来毛遂自荐。
对这些人,嬴昭大多让张老苍头挡了。他眼下忙得很——土豆推广、雪盐量产、少年军训练,哪样都费神。
但这天,他却主动请来了几个人:少府工坊的几位老工匠。
带头的欧师傅五十上下,双手老茧密布,眼神却锐利专注。他们被嬴昭点名找来,心里七上八下。
“老师傅们别紧张。”嬴昭坐在一张加高了的椅子上,努力平视站着的工匠,小脸带笑,“请你们来,是想打造几件新农具。”
“农具?”欧师傅一愣,心稍定,却更疑惑了。打农具何须劳动九皇子亲自召见?
“对,新农具。”嬴昭拿起一卷早备好的羊皮纸铺开。
纸上用木炭条清晰地画着几样图形的三视图和分解图——正是他依系统图纸,结合当下冶炼水平改进的曲辕犁!
与现今需二牛抬杠、三人协作的笨重直辕犁不同,图上这犁,辕是弯的,犁盘、犁箭、犁评等结构更精巧合理,还标了详细尺寸角度。
“这是……”欧师傅只看一眼,眉头就锁紧了。他打了一辈子铁,造了一辈子农具,从没见过这般古怪的犁。
“此物叫‘曲辕犁’。”嬴昭小手指着图纸解释,“看这弯辕,转弯更省力;这活动的犁评,能调耕地深浅;整体轻便,一牛一人就能操作,翻土效率少说也是现在直辕犁的三倍!”
“一牛一人?效率高三倍?!”
不仅欧师傅,所有工匠都倒吸凉气,脸上写满“不可能”!
他们都是老匠人,深知农耕苦,也明白现用直辕犁的笨重低效。九皇子殿下说的,简直像神话!
“殿下,这……结构太巧,难打造……而且一牛一人,真能拉动?还能深耕?”欧师傅迟疑道,不是不信,是这远超他认知。
“能不能成,造出来一试便知。”嬴昭小脸自信满满,“材料、人手,少府全力配合。只一点:严格按我的图纸尺寸来!尤其这弯弧和犁铧角度,差一丝,效果就差远了!”
见嬴昭如此肯定,欧师傅等人也不敢多言,只能压下巨大怀疑,恭敬接过图纸:“喏!小人等定尽全力!”
接下来几天,少府工坊炉火日夜不熄,叮当打铁声不绝于耳。
欧师傅带徒弟们几乎不眠不休,严格按图纸反复试验、调整。每一次锻打、淬火都小心翼翼。那奇特弯辕和精巧活动部件耗了他们巨大心血。
期间嬴昭还亲去工坊看了几次,用奶声奶气却异常精准的话指出些细节瑕疵,让欧师傅等人惊为天人,那点疑虑也渐渐被专业敬佩取代。
五日后,第一架按嬴昭图纸打造的曲辕犁,成了!
黝黑铁犁?闪动冷光,弯曲木辕线条流畅,各活动部件咬合紧密。
欧师傅抚摸着这凝聚心血的怪犁,心情复杂,既期待又怕。
“走!去试验田!”嬴昭小手一挥,兴致勃勃。
一行人抬着这架新奇沉重的曲辕犁,又来到城郊那已成“试验圣地”的田边。
消息不知怎的又漏了。不仅闻讯赶来的官员不少,许多附近农人也让这稀奇景吸引,围过来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那是啥?犁?咋长这怪样?”
“弯辕?这能好用?”
“九皇子殿下又弄出新玩意了?”
嬴政正巧在章台宫与蒙恬议北境防务,听说此事,也带蒙恬等武将兴致勃勃赶来。
田埂上,顿时又热闹起来。
“开始吧。”嬴昭对欧师傅点头。
欧师傅深吸口气,亲自套上一头温顺耕牛(按嬴昭要求,只用了单牛),然后有些生疏地扶起那曲辕犁。
所有目光都聚焦于此。
老农们摇头撇嘴,显然不看好。
官员们交头接耳,大多怀疑。
蒙恬等武将则更关心此物能否用于军屯。
“驾!”欧师傅一抖缰绳,耕牛发力。
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
那架看着精巧的曲辕犁,犁铧轻易切入土地,弯辕似乎真起了省力转向作用!欧师傅一人扶犁,竟显得颇轻松!
更让人震惊的是,犁铧翻起的泥土又深又宽,土块被整齐掀起、破碎,效率肉眼可见远超旁边直辕犁!
“咦?!”围观老农们先发现不对,一个个瞪大眼,不由自主往前挤。
“这……这翻土的速度!”
“快看!真只用了一头牛!一个人!”
“天爷!这犁得也太深了!这地来年肯定肥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