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畔的临时工坊区,早已不复往日的宁静。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黎明响彻到深夜,仿佛一头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在低声咆哮。
数十座简易工棚沿着河岸排开,处处可见赤膊的工匠们忙碌的身影,空气中混杂着木材的清香、金属的腥气和一种从未闻过的奇特焦糊味。
章邯挽着袖子,满头大汗地盯着一口架在猛火上的大铁锅。
这位向来以严谨着称的少府令,此刻像个最虔诚的工匠,亲自监督着每一个环节。
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粘稠浆液,那是从新栽的橡胶树上割取的汁液,散发出一股带着生涩的奇特气味。
总工大人,您看这胶……是不是熬到时候了?
一个脸上沾满炭灰的年轻工匠小心翼翼地用木棍搅动着锅里的浆液,声音里带着不确定。
他叫乙十三,是少府派来的匠人里手最巧的一个,此刻却对这从未见过的材料感到忐忑。
章邯没在意那个新称呼,俯身仔细看了看浆液的拉丝程度,又用手指沾了点,等冷却后用力一拉——弹性十足!
成了!就是火候!
他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快,把准备好的木轮拿过来!
几个工匠立刻抬过来几个原本用于木牛流马的实木车轮。
这些车轮经过特殊处理,轮缘上已经刻好了防滑的纹路。
章邯亲自上手,指挥着匠人们用特制的木刮板,将尚且温热的橡胶浆液均匀地涂抹在轮缘上,一层又一层,直到形成一圈厚实而有弹性的。
待其自然阴干定型后,原本硬邦邦的木轮,接触地面的部分裹上了一圈深褐色、带着弹性的橡胶胎。
装上!试试看!章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这几日他几乎没合眼,就为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改造。
若是成功,对整个南征大业的意义将不可估量。
一架结构精巧、形似牛马的木质机关兽——木牛流马被推了上来。
工匠们熟练地将改装好的橡胶轮安装上去。
原本的木轮走在碎石路上颠簸不堪,载重也有限。
但这一次,当这架木牛流马在工坊外的测试道上行进时,情况截然不同。
轮子碾过碎石,不再发出令人牙酸的硬碰硬声响,而是沉闷而富有弹性的声。
车身稳当了许多,连上面装载的、足足五百斤重的沙袋都只是轻微晃动。
围观的工匠们发出阵阵惊叹,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平稳的运输工具。
走!去那边坡地试试!章邯大手一挥,声音中充满了自信。
测试道尽头是一段特意模拟百越山地的土坡,碎石遍布,还有几个深浅不一的泥坑。
以往的木牛流马行至此处,要么需要人力助推,要么就得减缓速度,小心翼翼。
可这架装了橡胶胎的家伙,只是发出一阵轻微的声,轮子巧妙地贴合着地面起伏,碾过碎石,压过浅坑,竟然就这么稳稳当当地爬了上去!
虽不说如履平地,但比之前不知强了多少倍!
我的娘咧……乙十三看得目瞪口呆,这、这东西裹了层胶,咋就跟长了脚似的?
一直在旁安静观察记录的蒙毅,此刻也快步上前。
他手里拿着计时的沙漏和测量距离的绳索,仔细核对着数据,眼中难掩惊异:章将军,以此物速度与稳定性,载重五百斤,日行六十里,绝无问题!若路况稍好,七十里也可期待!
这意味着,前线大军,尤其是王贲那支突进最快的左路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粮食、箭矢、乃至那些要命的辣椒罐和竹炮,都能更快、更安全地送上去!
就在这时,一个奶声奶气却自带威仪的声音传来:看来,章总工是成了?
众人回头,只见嬴昭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正饶有兴致地看着那架刚刚完成测试的木牛流马。
他身后跟着那只亦步亦趋的食铁兽,熊猫好奇地嗅了嗅橡胶轮,打了个响鼻,似乎对这味道不太感冒。
章邯连忙躬身行礼:回殿下,幸不辱命!橡胶胎效果远超预期!只是……此物耐磨性尚需时间验证。
无妨,能用就是头功。嬴昭走到木牛流马前,小手拍了拍那结实的木质骨架和崭新的橡胶胎,满意地点点头,传令,所有后勤木牛流马,优先加装此橡胶胎!此物,便赐名黑龙木牛
黑龙木牛……章邯和工匠们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脸上都露出与有荣焉的激动。
以国号为名,这是何等的荣耀!
章总工,此事你督办有功,后勤转运,本王就交给你了。嬴昭看向章邯,语气带着肯定。
末将……卑职定竭尽全力!章邯抱拳,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心中也涌起一股火热的干劲。总工大人……这称呼,似乎也不赖。
很快,一批批加装了橡胶轮胎的黑龙木牛开始穿梭在从灵渠基地通往前线的各条简易道路上。
它们载着远超从前的负重,却以更快的速度,更稳的姿态,将秦军急需的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