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廿五,祭祀前夜。许都万籁俱寂,唯有司空府深处,程昱那间终年弥漫着墨汁与陈旧卷宗气息的衙署内,灯火彻夜未熄。
陈暮并非独自前来,与他同至的,还有另外三名遴选出来的军吏。他们皆身着寻常布衣,面容平凡,丢入人海便再难寻觅,唯有一双眼睛,沉静中透着鹰隼般的锐利。程昱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一幅绘制在细绢上的宗庙布局图铺展在巨大的柏木案上。
“看这里,”程昱枯瘦的手指点在宗庙主殿前的广场,“明日祭祀,百官依品阶列队于此。天子自九龙阶登台,至寰丘主位,需行‘迎神九步’之古礼。每一步,皆有特定赞礼官唱诵,伴随钟磬。”他的手指随着话语移动,在图纸上划出清晰的路线和点位,“这九步,是仪式最关键处,也是人员站位变换最频繁,最易出纰漏的环节。”
陈暮凝神细看,将每一个细节烙印脑中。他注意到,图纸上除了明处的卫尉府兵士站位,还标注了许多不起眼的暗记,那是程昱麾下暗桩的位置。
“你们的任务,”程昱目光扫过四人,“混在不同位置,盯死几个人。”他的指尖重重落在光禄勋所属区域的一个点,“光禄丞,吴硕。此人与董承过从甚密。”又点向卫尉府队列中的几个位置,“卫尉司马,种辑。城门校尉王服虽不直接参与护卫,但其麾下有人调入卫尉府协助警戒,需留意其与种辑接触。”最后,他的手指移到百官队列中几个看似不起眼的位置,“议郎赵彦虽禁足,但其同党、门生故旧未必安分。这几人,需格外留意其在‘九步’期间的细微举动。”
陈暮心中凛然,程昱已将网撒得如此之细,目标明确至极。
“陈暮,”程昱看向他,“你站位在此。”他指向广场侧翼一根蟠龙石柱旁,“此地看似偏远,实则视野开阔,能总览大半广场,尤其便于观察吴硕、种辑及其可能联络之人。你非搏杀之士,我要你用你的眼睛,看清楚,他们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眉目传情’。”
“诺!”陈暮沉声应道。
程昱又详细交代了联络方式、紧急信号以及事后汇合的地点。直到子时过半,陈暮才带着一脑子的精密布局和沉甸甸的责任,踏着浓重的夜色回到自己的小院。他没有丝毫睡意,在书房中凭记忆将宗庙布局、关键人物位置、暗桩标记重新勾勒了一遍,直至确认毫无错漏,才将草图焚毁。
正月廿六,寅时刚过,陈暮便已起身。他仔细检查了臂上伤口的包扎,确保不会在行动中崩裂,又将那柄程昱昨夜额外赐下的精钢短刃贴身藏好。刃身冰凉的触感传来,让他因熬夜而有些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
推开院门,寒风扑面,天空中竟零星飘起了细碎的雪粒。许都尚在沉睡,唯有通往宗庙的御道上,已有车马辚辚之声。他裹紧深衣,融入这黎明前暗流涌动的人潮。
宗庙之外,戒备比往日森严数倍。卫尉府的兵士甲胄鲜明,戟刃在初现的天光与摇曳的火把映照下,闪着幽冷的寒光。查验腰牌的过程格外缓慢而严格,陈暮甚至看到有暗处的人影在默默辨识着每一位进入的官员。
他按照既定位置,悄无声息地站到那根蟠龙石柱的阴影里。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很快融化,留下深色的水渍。他微微垂首,目光却如同最灵敏的探针,开始扫描整个广场。
他看到了太常卿及其属官在祭台前做最后的检查;看到了公卿重臣们按照品阶肃立,彼此间仅有眼神的轻微交流;也看到了程昱,他站在武官队列偏前的位置,面色沉静如水,仿佛只是来参加一场寻常的典礼。荀彧的位置更靠前,与几位尚书台重臣在一起,宽大的朝服袖袂在寒风中微微飘动,背影依旧挺拔清隽。
陈暮的重点,始终锁定在光禄丞吴硕和卫尉司马种辑身上。吴硕面白微须,穿着光禄勋的浅绯色官袍,正在与身旁的同僚低声交谈,神色看似从容,但陈暮注意到,他的手指在不自觉地捻动着官袍的束带。种辑则是一身戎装,按刀立于卫尉府队列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全场,偶尔与手下军官交换一个眼神。
辰时正,钟鼓齐鸣,庄严的礼乐响彻云霄。天子仪仗逶迤而至,年幼的皇帝身着繁复的衮服,在内侍的簇拥下,缓步走向九龙阶。百官齐刷刷跪伏于地,山呼万岁,声浪震落了殿宇檐角积存的些许雪花。
祭祀大典正式开始。
初献、亚献、终献……繁复的礼仪一项项进行。陈暮的心神高度集中,尤其是当“迎神九步”的古礼即将开始时,他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放缓了。
赞礼官高亢悠长的唱诵声响起:“迎神——始步!”
皇帝在内侍搀扶下,迈出第一步。钟磬应和。
陈暮的目光死死锁住吴硕和种辑。吴硕站在光禄勋队伍中,看似恭敬垂首,但眼角余光却飞快地扫向卫尉府的方向。种辑则微微调整了一下站姿,右手看似无意地抬了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