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坂坡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曹操便以雷霆之势,展开了对荆南的全面接管。携大胜之威,曹军铁骑所向披靡,荆南各郡县原本就摇摆不定的官吏豪强,此刻更是望风归附。
零陵郡太守刘度,在得知刘备大败、关羽接应其残部退往江夏后,几乎未作犹豫,便派遣其子刘贤携印信文书,前往曹营请降。曹操欣然接受,仍令刘度暂领零陵太守之职,以示安抚,同时派遣心腹官吏入驻,逐步接管实权。
桂阳郡太守赵范,本就与刘备集团若即若离,见大势已去,亦开城纳降。曹操同样准其留任,但对其麾下那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郡尉陈应、鲍隆颇为留意,特意下令,若此二人愿降,可编入军中效力。
唯有武陵郡,情况稍显复杂。此地蛮汉杂居,五溪蛮势力盘根错节,太守金旋虽有心归附,却担忧蛮族生事,态度暧昧。加之沙摩柯所部蛮兵在刘备败退过程中损失不大,依旧活跃于武陵山区,对郡治索县形成隐隐威胁。
中军大帐内,曹操召集陈暮、张辽、于禁等人商议武陵事宜。
“武陵蛮首沙摩柯,前番助刘为逆,今又拥兵自重,窥伺郡县,实为心腹之患。”曹操手指地图上的武陵区域,语气带着杀伐之意,“文则(于禁),你率本部兵马,进驻作唐,威慑金旋,令其速速表明心迹,若再迟疑,视同叛逆!”
“末将遵命!”于禁抱拳领命。
“文远,”曹操又看向张辽,“你引一军,巡弋孱陵、屠陵一线,清剿零散蛮兵,切断沙摩柯与外界的联系,使其不能轻易出山为患。”
“得令!”张辽声若洪钟。
最后,曹操看向陈暮,神色缓和了些:“明远,荆南新附,百废待兴,零陵、桂阳虽降,亦需强力之人镇抚,梳理民政,恢复生产。朕……我意,表奏你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总揽荆北、荆南军政,你可能胜任?”
此言一出,帐内微微一静。镇南将军,位次四征,已是方面重将的极高荣誉,再加上都督荆州诸军事,这意味着整个荆州(除江夏部分及南阳郡直属中央外)的军政大权,尽数交予陈暮之手。权势之重,一时无两。
陈暮心中凛然,立刻离席躬身,声音沉稳而坚定:“丞相信重,暮感激涕零!必当竭尽全力,安抚地方,整顿防务,使我荆州成为朝廷稳固之南疆,不负丞相厚望!”
他知道,这既是莫大的信任,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将他彻底推到了对抗刘备、孙权的最前沿。
“好!”曹操抚掌大笑,“有明远坐镇荆州,我可高枕无忧矣!荆南诸郡官吏任命、钱粮调度、军务布防,皆由你便宜行事。我会表奏朝廷,尽快确认。”
建安十二年春,曹操留下部分兵力协助陈暮稳定荆南局势后,率领主力大军,携大胜之威及俘虏的赵云、阿斗等,北返许都。荆州的舞台,正式交给了陈暮。
襄阳城,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府(原荆北都督府升级)内,陈暮开始了对荆州的全面治理。
他首先重新调整了军政架构。
· 军事方面: 以张辽为征东将军,驻江陵,总督南郡、南部(原荆南)军务,重点防御江夏方向的刘备残部,并监视武陵蛮族。以文聘为水军都督,驻襄阳,继续负责汉水、长江水军建设与防务,警惕江东。以黄忠为破虏将军,驻临烝(原刘备大本营,现为荆南军事中心),负责弹压荆南腹地,清剿零星抵抗,并作为应对武陵蛮族的机动力量。于禁、李典所部,在完成初期威慑任务后,被曹操调回宛城,荆南防务主要由张辽、黄忠负责。
· 行政方面: 王粲仍为都督府长史,总揽日常政务及后勤。陈暮大力提拔任用熟悉荆州事务的本地士人,如蒯越、蔡瑁家族中表现恭顺且有才干者,同时也从北方流寓士人中选拔干才,充任各郡县官吏,力求平衡,稳定人心。
· 荆南治理: 针对荆南新附,陈暮采取了“宽严相济”的策略。一方面,减免部分赋税,鼓励流民归乡,恢复农业生产,显示新政权的仁德。另一方面,对敢于反抗或阳奉阴违的地方豪强,如零陵的邢道荣(假设此人存在)等,则果断派兵镇压,毫不手软,树立权威。对于武陵,他采纳黄忠的建议,在军事压力的同时,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深入山区,以财货、官爵拉拢分化蛮族各部,孤立沙摩柯。
这一系列举措有条不紊,荆南的局势迅速稳定下来。虽然武陵山区依旧偶有摩擦,但大规模的战事已然平息。襄阳城内,因着陈暮的治理和地位的提升,愈发显得繁华而有序,商旅往来,文风渐起,隐隐有超越许都的气象。
这一日,陈暮正在书房批阅公文,王粲前来汇报荆南钱粮统计事宜。事毕,王粲并未立刻离开,而是略显迟疑道:“明公,近日许都传来一些风声……”
“哦?仲宣但说无妨。”陈暮放下笔,揉了揉眉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