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府的新政风暴,并未因士绅阶层的喧嚣咒骂而止步。
随着里甲旧制的轰然倒塌,府、县、区、镇、村五级新架构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缓缓啮合运转。
政令不再被里长、甲首层层盘剥截留,而是通过新任命的镇长、村长,直接传递到最偏远的村落。
税赋征收、流民安置、水利修缮、治安巡防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
保宁府这台庞大的机器,在剔除了旧有淤塞的管道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新政的核心——官办免费学堂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府衙拨付的银钱粮秣到位及时,各地工地热火朝天。
与此同时,一项更为细致的工作也在同步展开:由新上任的村长、镇长牵头,在乡间奔走,挨家挨户初步登记年满七岁的适龄孩童,无论男女。
消息传开,对于广大的贫寒之家,这无异于天降甘霖。
无数父母牵着孩子的手,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在简陋的登记簿上按下手印,仿佛按下的不是指印,而是孩子未来光明的契约。
孩子们懵懂的眼神中,也闪烁着对未知学堂的好奇与向往。
然而,并非所有角落都沐浴在这新生的暖阳之下。
南部县·李家集·李庄
李家集是南部县新设的一个镇,李庄则是镇下辖的一个大村。
庄主李守财,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顽固老地主,自诩诗书传家,对张行的新政深恶痛绝,尤其是那“男女混杂”的学堂。
这日,李守财的孙女,刚满七岁的丫丫,躲在柴房里,偷偷翻看着邻居家孩子送来的一本崭新的《三字经》启蒙画册。
小丫头虽然还不识字,但画册上生动的图案让她看得入迷,嘴角挂着甜甜的笑。
“死丫头!看什么腌臜东西!”一声尖利的怒骂骤然响起!
李守财的正妻,一个同样刻薄的老太太,带着两个粗壮的家丁冲了进来,劈手就夺过丫丫手中的画册,三两下撕得粉碎!
“哇——!”丫丫被吓得大哭起来。
“哭!还有脸哭!”老太太指着丫丫的鼻子大骂,“女孩子家家的,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想学那些下贱胚子去抛头露面?
丢尽我们李家的脸面!给我把她关到后院柴房去!没我的允许,不准出来!更不准提什么上学堂!”
她转头对家丁吼道,“还愣着干什么?把她拖走!把那些什么画册、书本,都给我搜出来烧了!谁再敢给小姐看这些东西,打断他的腿!”
丫丫的哭喊声和家丁粗暴的拉扯声惊动了四邻,几个登记完孩子名字的邻家妇人闻声赶来,看到丫丫被拖走,画册被撕毁焚烧,都露出不忍和愤怒之色。
有人悄悄溜走,飞奔向镇公所报信。
新任的年轻镇长姓陈,是招贤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士子,本就对推行新政充满热情。
接到村民举报,亲眼看到被撕碎的画册残片和哭得撕心裂肺的丫丫,顿时怒火中烧!
“岂有此理!府衙明令,胆敢阻挠女子入学,严惩不贷!这李守财一家,竟敢如此顶风作案!”
陈镇长立刻点齐镇上刚组建不久的治安小队,带上府衙下发的告示原文,直奔李庄。
李守财得知镇长带人来了,非但不惧,反而拄着拐杖,带着家丁堵在门口,摆出士绅老爷的派头,吹胡子瞪眼:“陈镇长!你带人来我李家作甚?
老夫管教自家孙女,天经地义!轮不到你这芝麻小官来指手画脚!张行那套歪理邪说,在我李家行不通!”
陈镇长毫不退缩,展开告示,朗声宣读:“保宁府衙令!凡有阻拦女子入学,或于学堂内外欺凌、辱骂、殴打女子学子者,一经查实,无论何人,官府必将严惩不贷!
轻则枷号示众,重则杖刑流放!李守财!你纵容家人撕毁启蒙书籍,禁锢孙女,公然对抗府衙政令,铁证如山!
来人!将此老朽及其妻,一并拿下!按律枷号示众三日!阻挠之家丁,杖二十!李家罚银五十两,充作本镇学堂修缮之用!”
“你敢!”李守财气得浑身发抖。
“拿下!”陈镇长一声令下,治安小队如狼似虎扑上,不顾李家人的哭喊叫骂,当场给李守财夫妇戴上沉重的木枷,押往镇口。
那两个动手的家丁也被按倒在地,结结实实挨了二十杀威棒,打得皮开肉绽,哀嚎不止。
枷号示众!罚银!杖责家丁!
这雷霆手段,如同一声炸雷,瞬间传遍了李家集乃至整个南部县!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私下里也打算效仿李守财阻拦家中女孩上学的士绅地主们,顿时噤若寒蝉!
他们这才真正明白,府衙那告示上的“严惩不贷”绝非虚言!张行的刀,是真的会落下来的!
阆中城·某处临时学堂
几个垂头丧气、面色灰败的中年人,穿着儒衫,正对着下面一群年龄参差不齐、穿着破旧但眼神明亮的孩童,磕磕巴巴地教着《千字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