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号”拖着伤痕累累的船体和沉重的气氛,终于抵达了预定的秘密港口。早已等候多时的接应人员迅速登船,处理伤员,接管物证,并将身心俱疲的苏雨晴和助手接回了国内最高级别的安全设施。
郑怀山的笔记、古老的卷轴碎片、奇异的“定星盘”以及那管暗红色的“钥匙”血脉样本,被立即送往由多学科顶尖专家组成的分析小组进行深入研究。苏雨晴带回的信息,尤其是关于“隐修会”千年起源、三大“信标”、“园丁”的非人本质以及“门扉”力量的描述,在国内最高层面引发了巨大的震动。案件的优先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林峻在听取了苏雨晴的详细汇报后,沉默了许久。即使是他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也被这跨越时空、涉及超自然范畴的庞大阴谋所震撼。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犯罪组织,”林峻的声音沙哑,“更像是一个……邪教,一个以成神或灭世为目标的千年诅咒。”
他立刻调整了侦查方向。一方面,继续加强对陆光煦的保护和引导,希望能从他那里获得更多关于“坐标”和“信标”的具体信息;另一方面,动用所有可调动的国家资源,秘密对郑怀山笔记中提到的昆仑、南太平洋、北极三个区域进行排查,寻找任何可能与“信标”相关的异常能量波动、地质结构或人造设施。同时,对“园丁”的调查也转向了对其可能存在的“意识载体”或网络踪迹的追踪,这需要顶尖的网络战和心理战专家介入。
然而,就在专案组紧锣密鼓地部署新一轮行动时,处于保护下的陆光煦,状态却急转直下。
自从苏雨晴带回郑怀山的遗物,尤其是那个“定星盘”被送入分析中心后,陆光煦就变得异常焦躁不安。他声称自己能“听到”罗盘的嗡鸣,能“感觉”到那三根金属丝无时无刻的指向,就仿佛有无数根细针在持续刺激着他的神经。那些被他压抑在脑海深处的、混乱的记忆碎片和感知幻觉,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再次汹涌而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他开始出现严重的失眠、幻听和幻视。他时常对着空无一物的墙壁喃喃自语,仿佛在与看不见的存在对话;有时又会突然抱住头,发出痛苦的嘶吼,说“太多的声音”、“太多的眼睛”。他甚至开始无意识地用指甲在墙壁、桌面上刻画那些扭曲的符文和星图,力道之大,常常弄得指尖鲜血淋漓。
心理医生和神经专家的介入效果甚微。他的问题似乎根植于某种超越常规医学理解的层面,与那个所谓的“源海”共鸣直接相关。
“是那个罗盘……它像是一个放大器,或者一个……锚点,”苏雨晴看着监控画面中那个蜷缩在角落、眼神空洞涣散的年轻人,心痛不已,“它在不断地将他与那个‘裂隙’拉近,让他无法摆脱。”
林峻面色凝重:“必须尽快找到稳定他状态的方法,或者……弄清楚‘信标’的真相,否则他没等我们找到答案,自己就先崩溃了。”
就在这时,分析小组对“定星盘”和古老卷轴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突破。专家们确认,罗盘的制造工艺和材料不属于任何已知的文明时期,其核心似乎是一种对特定能量场极其敏感的生物晶体。那三根金属丝分别对三种不同频段的能量产生反应:蓝色对应“空间扭曲或维度薄弱点”(可能与“门扉”直接相关),红色对应“强烈的生命能量或聚合意识”(可能与“信标”或“园丁”有关),黄色对应“地脉能量或古老封印”。
而此刻,蓝色金属丝坚定地指向北方(略微偏东),红色金属丝则微弱地指向西南方向,黄色金属丝则毫无规律地缓慢转动。
“蓝色指向北极,这与郑怀山笔记中第三个信标的位置吻合!”一位物理学家兴奋地指出,“红色指向西南……是昆仑山脉的方向吗?还是南太平洋?”
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来自于对那几份古老卷轴碎片的破译。在耗费了大量计算资源并与已知的几种失传文字进行比对后,语言学家们勉强解读出了部分断续的内容:
「…**镜之城**…倒映真实之影…**双生之塔**…支撑虚妄之界…**心渊之井**…吞噬…」
「…当**三信标**共鸣…**门扉**将于**镜像**中洞开…**真实**与**虚妄**之界限将…」
「…**钥匙**需…**完整**…否则…**破碎**…归于…**虚无**…」
“镜之城”、“双生之塔”、“心渊之井”——这似乎是对三个“信标”的具体称谓!而“钥匙需完整”、“否则破碎归于虚无”这句话,让所有人心头一沉。
“难道……陆光煦现在的状态,就是因为他还不是‘完整’的钥匙?”苏雨晴产生了不祥的预感。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也为了尝试稳定陆光煦的状态,专家小组在取得上级批准后,决定进行一次极其谨慎的测试——将那个“定星盘”短暂地、在严格控制下,再次带到陆光煦面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