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阵线”在中央广场的成功演讲,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涟漪迅速扩散至滨海市乃至更远自治区的每一个角落。李琟那充满蛊惑力的声音和精心雕琢的承诺——“效率”、“秩序”、“成果”——精准地击中了在混乱与缓慢重建中挣扎了五年之久的民众内心最脆弱的部分。
街头巷尾,咖啡馆、临时食堂、甚至排队领取配给品的队伍中,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不满现状的年轻人被李琟描绘的“强者主导”的未来所吸引;在物资配给中感到不公的家庭主妇憧憬着他承诺的“公平与效率”;连一些原本支持协调委员会体制的知识分子,也开始私下质疑这种“无止境的民主协商”是否真的能带领文明走出困境。
“‘统一阵线’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永远这样吵下去。”
“李琟先生看起来是个能做实事的人。”
“至少他们提出了明确的方案,不像委员会总是‘研究研究’、‘协调协调’。”
类似的言论,如同无声的潮水,在民间悄然蔓延。林峻和苏雨晴主导的官方宣传渠道虽然仍在发声,强调协商民主的长期价值和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但在李琟那套直击痛点的说辞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和乏力。舆论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的倾斜。
---
政务中心,林峻的办公室气氛凝重。刚刚结束的一场非公开通气会上,几位来自不同社区的代表委婉地表达了民众中日益增长的不安情绪,以及对“统一阵线”主张的好奇甚至认同。
“我们必须承认,李琟抓住了我们的软肋。”苏雨晴的声音带着疲惫,她面前的光屏上显示着最新的舆情分析数据,“漫长的重建过程积累的疲惫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是滋生这种极端理想主义的沃土。我们光讲道理,无法平息这种情绪。”
林峻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广场上依旧聚集着不少议论纷纷的人群。“道理是对的,但民众需要的是希望,是看得见的改变。”他转过身,眼神坚定,“我们不能被李琟牵着鼻子走,陷入关于‘效率’和‘民主’的无休止辩论。我们必须用行动来证明,我们的道路,虽然艰难,但根基牢固,前景可期。”
他快步走回办公桌,调出了几个被资源争议拖延已久的民生项目档案。
“第七区的净水系统升级,第十二区的水培农场扩建,还有东区的儿童教育中心重建……这几个项目,不能再拖了。”林峻的手指在虚拟地图上划过,“集中所有能动用的资源,成立专项推进组,我亲自牵头。要求很简单:半个月内,必须看到实质性进展!要让人们看到,在我们的体制下,事情是可以办成的,而且是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办得更稳妥、更持久!”
“我同意。”苏雨晴点头,“同时,心理支持项目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干预,更要主动引导。我们可以组织一系列社区讨论会,主题不是空谈理想,而是聚焦具体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参与社区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共同决策’,让民众在实践中体会自我管理的价值,而不是被动等待‘救世主’。”
“还有舆论阵地,”林峻补充道,“不能只停留在官方声明。要发动那些真正从社区自治中受益的普通民众,让他们站出来说话,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声音,比我们任何官方的解释都更有力量。”
就在这时,林峻的加密通讯器发出了急促的震动。是“观星者”监听站发来的、标为“绝密·即刻”的信息。
林峻的心猛地一沉。他示意苏雨晴稍等,快速浏览了信息内容。顾铭生和陆星宇的报告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星语信号活动急剧异常,首次观测到其利用近地轨道废弃平台(GEO-7)进行能量交互实验。判定其已具备初步物理界面干涉能力。威胁等级提升。强烈建议立即启动基础行星防御协议,清理关键轨道废弃资产。”
报告后面附带着一段GEO-7卫星能量异常聚焦的监测录像和“星语”信号随之跃升的对比图谱,触目惊心。
林峻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他将通讯器递给苏雨晴。
苏雨晴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捂住了嘴。“他们……他们竟然能……影响到我们的近地轨道?这……”
“顾铭生的推测可能是对的。”林峻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李琟在地面上进行的疯狂实验,就像是在一个敏感的生态系统里投放了高浓度的污染物,而这片星空……存在着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可能被这种‘污染’吸引的‘清道夫’,或者……‘捕食者’。”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被夹在两块巨大的磨盘之间。一块是内部李琟利用人性弱点发起的舆论和政治攻势,另一块是星外那无法理解、却开始展现干涉能力的神秘存在。两者看似无关,却在“意识”和“信息”这个层面上,被顾铭生那惊世骇俗的假设隐隐联系在了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