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背景墙,林浔站在中央,冷静分析:“谎言合理性评估:借口与‘林浔’人设契合度89%,符合其‘解决问题导向’行为模式,属于‘可接受范围’谎言阈值。
若被追问具体技术细节,可即时调用并复述‘家用微波炉电磁辐射干扰标准GB/T .3-2016’相关条款进行学术化解释,将话题引向专业领域,有效提升可信度并规避情感追问。”】
林宛瑜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走到阳台边,将被红酒浸染的裙子轻轻搭在栏杆上,让晚风吹拂。夕阳的余晖温柔地勾勒着她精致的侧脸轮廓,长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她沉默了几秒,仿佛下了某种决心,鬼使神差地开口说了刚才的事,声音很轻:
“刚才……在屋里,感觉有点对不起展博。”她微微低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裙边,“肯定是我脸色变得不好看,才让他那么紧张……手忙脚乱的。”
“他的静息心率基线值本就比公寓常住人口平均值高出约12%。”林浔的目光投向远处鳞次栉比、逐渐亮起灯火的高楼,语气如同在陈述一个实验观测结果,“至于红酒泼洒事件,在‘非标准化社交晚餐’的意外事故数据库中,发生概率约为34%,属于合理波动范围。不必过度归因。”
林宛瑜被他这种一本正经、用数据解释一切的方式逗得忍不住弯起了嘴角,心里的那点郁结似乎也消散了些。她抬起头,看着林浔线条冷峻的侧脸,带着点好奇和试探问:“林浔,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挺奇怪的?”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林浔转过头,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地落在她脸上,“‘放弃优渥原生环境与既定发展路径,独自离家寻求未知生活’的行为模式,属于典型的高风险、低预期回报决策,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似乎有了极其细微的转变,带上了一点不易察觉的…理解?“但从发展心理学和社会认同理论角度看,这更接近于一种强烈的‘自我身份重构’需求——如同计算机系统需要格式化重装,清除预设的、可能产生冲突的旧有程序,以装载真正符合‘自我意志’的驱动。”
林宛瑜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她倚着栏杆,望向楼下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的梧桐树影,声音有些飘忽:“如果……我是说如果,就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她斟酌着词句,“她对现在这些很好的朋友撒了谎,隐瞒了一件很重要、可能会改变大家对她看法的事情……她该怎么办?”
晚风吹过,拂动林浔连帽衫的抽绳。他沉默了大约两秒钟——这个时长对于习惯秒回数据的他来说,已经算得上“漫长”。他想起了湘君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现实不需要完美代码”。最终,他没有调用任何数据库或模型,只是用一种比平时更平缓的语调回答:
“这取决于谎言的本质。如果隐瞒是为了避免被贴上某种预设标签——比如‘千金小姐’、‘叛逆富家女’——那么,或许你的朋友们更在意的是‘她’这个人本身,而不是那些外在的头衔和身份。”他意有所指地补充道,目光扫过3601的方向,“就像一菲姐的‘秘制料理’再难以下咽,我们也没真的拨打食品安全举报电话;曾老师的冷笑话再能把企鹅冻僵,我们还是会象征性地扯扯嘴角。因为‘朋友’这个特殊的数据库,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兼容性和容错机制,能够容纳彼此所有的‘bug’。”
林宛瑜猛地抬起头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一种温暖的笑意如同涟漪般在她清澈的眼眸里漾开,嘴角也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林浔,你说话真有意思……像在给我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人类使用说明书’。”
“在我的逻辑体系里,真诚永远是最优解,效率最高,熵值最低。”他说完,转身走向通往室内的玻璃门,“网络问题处理完毕,我先回去了。”
【白色背景墙切换,林宛瑜双手捧着脸颊,眼睛里冒着粉色的小星星:“哇!林浔刚才……是在安慰我吗?虽然说得像是在分析实验报告,但……感觉有点暖是怎么回事?!”
她低头,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裙角,表情纠结“他说‘朋友容纳所有bug’……那如果……如果我坦白说,我是林氏国际银行的独生女……他们会是什么反应呢?会觉得我是来体验平民生活的任性大小姐吗?会……疏远我吗?”】
林浔推门走进3602的客厅,眼前的景象让他脚步一顿。
胡一菲和曾小贤像两个蹩脚的特工,正撅着屁股,耳朵紧紧贴在关谷神奇那扇紧闭的房门上,姿势极其不雅。而陆展博则一脸震惊加茫然地坐在沙发上,仿佛世界观受到了猛烈冲击。
“一菲姐,曾老师,”林浔的声音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带着点无语,“你们两个在关谷的房间门口……进行某种声波探测实验吗?展博怎么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