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林浔的手机无声地弹出一条新消息提示,像一只不识趣的电子蚊子嗡嗡作响:
湘君迅速交出控制权,林浔迅速接管身体。
【未知联系人】:请求添加好友。验证信息:
1. 非0即1,吾之领域。
2. 无始无终,连接万端。
3. 汝曾窥吾之真容。
猜得吾名,方得通行。
林浔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幅度精准控制在0.3毫米以内。这风格……冷硬、简洁、充满逻辑陷阱,像一封用二进制代码写的勒索信,还带着点中二病的余韵。
“哟?这谁啊?搁这儿玩猜灯谜呢?元宵节早过了!”一个只有林浔能“听”到的、带着点慵懒戏谑的声音在他意识中炸开,正是以幻想伙伴形式存在的湘君。
“非0即1?二进制世界的主宰?无始无终,连接万端……互联网?信息流?啧,谜面还挺像那么回事,就像……”湘君似乎在数据库里疯狂检索合适的形容词,“……过期压缩饼干的干巴味,硬邦邦的,硌牙!”
林浔自动屏蔽了湘君关于食品保质期的无效吐槽,冰封般的思维核心瞬间进入超频状态,散热风扇无声轰鸣。
他将三条谜语在意识中进行高速拆解、交叉验证:
非0即1: 基础得不能再基础。逻辑运算的基石,数字世界的原子。指向其核心能力——逻辑、推理、精确计算。
无始无终,连接万端: 经典网络特性描述。无明确起点终点,连接一切。是其活动平台,也是其观察世界的窗口。
汝曾窥吾之真容: 关键线索!他曾试图“开盒”此人?
这范围瞬间缩小到极少数能让他林浔感兴趣的目标靶子上!
但数据库快速检索,似乎没有近期符合“开盒”且风格如此独特的记录。
林浔突然看向湘君。湘君也同步转头看他,两人在思维空间里完成了一次无声的“眼神”交汇。
一个尘封已久、几乎被系统归档为“已解决/低威胁”的ID,如同被触发的隐藏关键词,瞬间从缓存深处弹窗蹦出——
“逻辑引擎!”林浔和湘君几乎是同频共振地低语出来。
这个人,林浔本人确实没亲自开盒过。
但之前,在他沉迷网络、化身“赛博幽灵”的时期。
湘君出于旺盛的好奇心,或者说八卦之魂熊熊燃烧,曾经对这个在某个极客论坛里发言严谨得像用游标卡尺量过、逻辑硬得能当板砖使的“逻辑引擎”进行过一番“友好”的、非官方的、深度不超过法律红线的背景探查。
所以在不知晓林浔一体双魂的人看来,确实是“林浔”查过“逻辑引擎”。
林浔冰封的眼底掠过一丝极其罕见的、名为“意外”的数据波动,强度约等于服务器宕机0.01秒。
湘君则直接在林浔的思维宫殿里吹了声极其响亮、极其浮夸的口哨:“哇哦!老熟人诈尸了!那个在论坛里,发言比说明书还枯燥、逻辑链硬得能当承重墙使的家伙?
ta不是销声匿迹了吗?我还以为ta被自己构建的逻辑悖论给反噬,坍缩成奇点了呢!”
“逻辑引擎”,这个ID在林浔那段网络游荡期,确实留下过印记。那是在一个汇聚了全球顶尖极客(以及大量自认为是极客的键盘侠)的隐秘论坛。
“逻辑引擎”的发言永远是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推导严密,如同精密仪器打印出的学术论文,对任何逻辑漏洞的打击精准而致命,经常把一些灌水吹牛的“大佬”怼得怀疑人生、连夜删号。
林浔曾与“逻辑引擎”就“开源协议的道德悖论”展开过一场隔空“文斗”,过程堪称逻辑对轰,场面一度十分激烈,虽然围观群众纷纷表示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是他。”林浔肯定道,指尖如同执行既定程序般落下,干脆利落地通过了那条谜语验证的好友申请。动作流畅度:99.9%。
几乎是瞬间,一个极其简洁、没有任何头像(默认灰色方块)、昵称就是“逻辑引擎”的对话框弹了出来,界面朴素得像DOS命令行。
【逻辑引擎】:验证通过。身份确认:林浔。响应效率符合预期,误差小于0.5%。
林浔:“……”很好,这打招呼的方式,还是一如既往的……“逻辑引擎”风。能把“你好”说得像系统日志,也是一种天赋。
【林浔】:逻辑引擎。久违。隐匿技术依旧出色。林浔式“恭维”,同样干巴巴。
【逻辑引擎】:基础技能。冗余社交辞令可省略。当前网络生态冗余信息熵增显着,有效信息密度同比下降17.3%。对方直接过滤掉“恭维”,进入正题。
【逻辑引擎】:基于对贵方主导开发的公共网络产品‘超信’(版本号:V7.8.2)与‘闪浪’(版本号:V5.1.0)的持续监测与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可优化逻辑漏洞与交互冗余:
紧接着,一份结构清晰、条目分明的文档链接被甩了过来。林浔点开一看,眉梢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