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敦煌城往西夏兴庆府走的第三天,戈壁上的风刮得愈发烈了。我裹紧身上的棉袄,还是觉得寒气往骨头缝里钻,苏晴走在我身边,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乱飞,却依旧腰杆笔直,手里的短剑始终握在手里——自从那天在莫高窟外遇到一品堂的人,我们就没敢放松警惕,谁知道蒙古游骑会不会突然冒出来。
“歇会儿吧,林越。”苏晴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一处避风的土坡,“前面能躲躲风,咱们喝点水,吃点干粮再走。”
我点点头,跟着她走到土坡后面。陈默画的地图上标记着,这附近应该有一处西夏牧民留下的水井,可我们找了半天,只看到几处干涸的水坑。“这鬼地方,连口水都难找。”我掏出水囊,晃了晃,里面只剩下小半袋水,“省着点喝,不知道下一处水源在哪。”
苏晴接过水囊,抿了一小口,又递还给我,目光落在远处的沙丘上:“你说李默会不会真的帮咱们?万一他只是随口说说,或者一品堂根本做不了主,咱们这趟岂不是白跑?”
我摸了摸胸口的青铜丐钵,钵身安安静静的,没有之前那种预警的温热——这几天倒是没遇到蒙古游骑,可越是平静,我心里越没底。“不管怎么样,都得去兴庆府试试。”我掏出初代帮主的手札,翻到记载山魂石的那一页,“手札里说山魂石在西夏祖庙,只要能拿到它,传功钵就能解锁更多技能,到时候对抗蒙古也多一分底气。再说,西夏要是真被蒙古打下来,南宋就少了一道屏障,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我和苏晴立刻警觉起来,苏晴握紧短剑,我则摸向腰间的长刀——这几天遇到的牧民都说,最近蒙古游骑在这一带活动频繁,可别是撞上了。
马蹄声越来越近,渐渐能看到骑手的身影。为首的人穿着白色长袍,腰间挂着金色令牌,不是别人,正是一品堂的李默!“林长老!苏姑娘!”李默看到我们,赶紧勒住马,从马背上跳下来,“可算找到你们了!我按约定在前面的驿站等了两天,没见你们来,就知道你们可能走了岔路,赶紧带着人追过来了。”
我松了口气,收起长刀:“李兄,辛苦你了。这戈壁滩太大,我们差点走迷了路,还没找到水源。”
李默笑了笑,指了指身后的几个骑手:“我们带了水和干粮,你们先补充一下。前面不远就是我们一品堂的驿站,那里有干净的水井,还能歇脚。”
跟着李默往驿站走的路上,我才知道,他回去后就把我们的提议告诉了一品堂的堂主,堂主又上报给了西夏国主。西夏国主本来就对蒙古的逼迫不满,听说丐帮愿意合作抗蒙,还知道山魂石的线索,立刻就让李默来接应我们,想亲自和我们谈谈。
“我们国主这几天正犯愁呢。”李默一边走,一边压低声音说,“蒙古派了个叫巴图的密使来,天天逼着国主签臣服协议,还索要祖庙里的‘奇石’——我猜他们要的就是你们说的山魂石。国主不愿意,可又怕蒙古真的打过来,朝堂上主和派的大臣还一个劲地劝国主妥协,真是难啊。”
我心里一动——看来蒙古确实在打山魂石的主意,而且已经摸到了兴庆府。“李兄,那巴图密使现在在哪?他有没有派人去祖庙探查?”
“巴图住在驿馆里,身边带了不少高手。”李默皱起眉头,“前几天他确实派人去祖庙附近转悠,被我们一品堂的人拦下来了,可谁知道他会不会耍别的花样。你们这次去见国主,可得小心点,主和派的大臣肯定会给你们使绊子。”
说话间,就到了一品堂的驿站。那是一座用土坯砌成的院子,院子里有几口深井,几个驿卒正在打水。李默给我们安排了两间客房,又让人送来热水和羊肉饼。我和苏晴洗漱了一下,吃了点东西,终于缓过劲来。
“林越,你说西夏国主会不会真的愿意和我们合作?”苏晴坐在桌边,手里把玩着短剑,“万一他只是想利用我们对付蒙古,拿到山魂石后就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我靠在椅背上,掏出青铜丐钵,轻轻摩挲着:“不管他愿不愿意,咱们都得试试。实在不行,至少要拿到山魂石。你放心,我这丐钵能感知危险,要是真有什么不对劲,咱们也能及时脱身。”
第二天一早,李默就带着我们往兴庆府赶。兴庆府是西夏的都城,比敦煌城大得多,城墙是用黄土夯筑的,高达四丈,城头上插着西夏的狼头旗,城门处守卫森严,进出的人都要接受严格检查。
李默亮出一品堂的令牌,守卫立刻放行。进了城,街道两旁全是商铺,有卖皮毛的、卖玉器的,还有卖西夏特色小吃的,来来往往的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西夏贵族的锦袍,也有普通百姓的粗布衣裳,比敦煌热闹多了。
“前面就是皇宫了。”李默指着远处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国主在大殿等着你们,不过主和派的丞相张大人也在,你们说话可得注意点,别被他抓住把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