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林越)把山魂石塞进怀里时,锦盒的棱角硌得胸口发疼,可现在哪顾得上这些——蒙古兵的喊杀声已经追到了祖庙后门,马蹄声“哒哒”地踩在青石板上,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苏晴拉着我往小巷深处跑,她的流云剑在手里攥得死紧,剑穗都被汗水浸湿了。陈默跟在最后,时不时回头扔个烟雾弹(出发前准备的应急物资),试图挡住追兵。可蒙古兵显然熟悉兴庆府的地形,烟雾刚散,他们的身影又出现在巷口,手里的弯刀在月光下闪着冷光。
“这样跑不是办法!”我喘着粗气,脑子飞速运转,“前面应该是西夏百姓的居民区,咱们混进去,找个地方躲起来!”
话音刚落,旁边一扇木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西夏老妇人探出头,朝我们比划着“快进来”的手势。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赶紧拉着苏晴和陈默钻进去,老妇人迅速关上门,还在门后顶了个木柜子。
外面的蒙古兵跑过门口时,老妇人故意咳嗽了两声,用西夏语大声说着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抱怨“半夜吵闹”。等马蹄声远去,她才转过身,对着我们露出个笑容,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我……认识你们……一品堂的……朋友,说你们是……好人,帮西夏……抗蒙古。”
原来她是一品堂弟子的亲戚,之前听弟子提起过我们的事,刚才在门缝里看到我们被蒙古兵追杀,就赶紧开门帮忙。老妇人把我们带到里屋,端来三碗奶茶,又指了指墙角的地窖:“下面……安全,你们……躲到天亮……再走。”
我接过奶茶,心里又暖又急——暖的是危难时刻有人愿意出手相助,急的是蒙古密使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已经在全城搜捕我们了。更重要的是,李嵩密室里发现的蒙古密信还在陈默身上,那里面记载着蒙古“威逼西夏臣服,再借西夏之地攻宋”的计划,必须尽快把密信送出去,让南宋主战派官员知道蒙古的阴谋,才能借朝廷的力量给西夏国主施压。
“陈默,”我压低声音,“你现在就从地窖的密道走(老妇人说地窖有通向外城的密道),把密信送到南宋驻西夏的使馆,交给大使张大人——他是主战派,肯定会重视这件事。我和苏晴留在这里吸引蒙古兵的注意力,等你把信送出去,咱们在城外的破庙汇合。”
陈默刚想反对,就被我按住了:“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你擅长追踪和潜行,只有你能安全把信送出去。我和苏晴有武功,就算被发现,也能撑到你回来。”
苏晴也点点头:“你放心去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记住,密信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我们出事,你也要把信送到!”
陈默咬了咬牙,从怀里掏出密信,仔细看了看,又塞回怀里,对着我们抱了抱拳,转身钻进了地窖的密道。我和苏晴则坐在里屋,假装成老妇人的亲戚,等着蒙古兵上门——按照蒙古人的行事风格,他们肯定会挨家挨户搜查。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外面就传来了砸门声和蒙古兵的呵斥声。老妇人赶紧让我们躲到床底下,自己则颤巍巍地去开门。蒙古兵闯进来后,用弯刀指着老妇人,大声问有没有看到“三个汉人,一男一女拿着剑,还有一个男的背着包袱”。
老妇人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摇着头说“没看到”,还指着我们藏身的床,说“里面是我儿子和儿媳,生病在休息”。一个蒙古兵显然不信,举着刀就要往床底下刺,我心里一紧,刚想动手,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混乱的呼喊声,好像是西夏卫兵来了。
蒙古兵骂了一句,赶紧撤出屋子,往巷口跑。我和苏晴从床底下爬出来,老妇人指着窗外,笑着说:“一品堂……的人,引开他们了!”
我们赶紧谢过老妇人,趁着混乱往城外跑。一路上,果然看到西夏卫兵和蒙古兵在街头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显然是西夏国主已经知道蒙古密使私闯祖庙的事,派人来“维持秩序”——这倒是给我们创造了逃跑的机会。
出了兴庆府城门,天已经蒙蒙亮了。我们按照约定,往城外的破庙走,刚到庙门口,就看到陈默坐在台阶上,手里拿着个信封,脸上满是焦急。
“怎么样?密信送出去了吗?”我赶紧跑过去问。
陈默点点头,把信封递给我:“送出去了!张大人看完密信后,立刻写了这封回信,让我交给你,说他已经派人快马加鞭把密信送回南宋,还会亲自去见西夏国主,用‘朝廷施压’的方式,让西夏拒绝蒙古的条件。”
我打开信封,里面的信写得很简短,大致意思是“已知晓蒙古阴谋,将联合西夏主战派官员,迫使国主明确立场,丐帮可放心争取山魂石,朝廷会为你们提供支持”。看完信,我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有了朝廷的施压,西夏国主就算再犹豫,也不敢轻易答应蒙古的条件了。
可还没等我们松口气,破庙外面突然传来马蹄声,这次的声音比之前更密集,听起来至少有几十个人。陈默赶紧爬上屋顶侦查,下来后脸色凝重:“是蒙古密使的卫队,还有幽冥教的人——他们应该是发现密信被我们拿走了,想在城外截杀我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