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外城防线的收尾工作交代清楚,我(林越)就被陈默拽着往城西跑。他一路喘着气,说军工坊那边出了“大麻烦”——昆仑派的工匠和丐帮的铁匠吵起来了,连玄真道长都镇不住场子。
我心里一紧,军工坊可是咱们抗蒙的“武器库”,真闹僵了可不行。赶到的时候,就见院子里围了一圈人,昆仑派的弟子正抱着一堆铁零件,跟丐帮铁匠脸红脖子粗地吵:“你们这打铁的法子太老套了!这弩箭的扳机得按我们昆仑的机关术来做,才能连发!”
丐帮的王铁匠也不甘示弱,手里还握着烧红的铁钳:“连发个屁!这弩箭要的是力道,能射穿蒙古人的盔甲才管用!按你们那法子做,箭没射出去,扳机先断了!”
玄真道长站在中间,一脸无奈地劝着,见我来了,赶紧冲我使眼色。我挤进去,先把两人手里的东西接过来——昆仑弟子手里的是个精巧的弩箭扳机,上面全是细小的齿轮;王铁匠手里则是一支刚打好的弩箭,箭头磨得锃亮,看着就有分量。
“都别吵了!”我把东西放在石桌上,“咱们今天不是来争输赢的,是来做能打蒙古人的好家伙的。先听听你们各自的想法,说不定能凑出个‘双份厉害’的玩意儿。”
昆仑弟子先开口,指着扳机上的齿轮:“林长老您看,我们这机关能让弩箭连续上弦,不用手动拉,射速能快一倍。蒙古人冲上来的时候,咱们能一下子射倒一片!”
王铁匠哼了一声:“快有啥用?上次试射,你们那弩箭连三层木板都穿不透,还想穿盔甲?我这箭头是用精铁混了陨铁打的,能破甲,但得用强弓硬弩来射,你们那机关根本扛不住这力道。”
我拿起扳机和弩箭比划了一下,突然有了主意:“你们看,能不能把昆仑的机关装在弩臂上,负责上弦;弩身和箭头按丐帮的法子来,保证力道。这样既快又有劲,不就两全其美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点犹豫。玄真道长赶紧打圆场:“我看林长老这主意行!咱们先试试,不行再改嘛!”
王铁匠先松了口,拿着扳机去琢磨怎么跟弩身结合;昆仑弟子也凑过去,指点着齿轮的安装位置。周围的工匠们也都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一下子变成了热火朝天的讨论。
我正看着他们忙活,苏晴带着几个峨眉弟子来了,手里还提着几个布包:“你让我们做的‘毒箭’做好了,用的是峨眉后山的‘见血封喉’,涂在箭头上,只要破皮就够蒙古人喝一壶的。”
我打开布包,里面是十几支涂着黑色药膏的弩箭,箭头用油纸包着,防止毒药挥发。“做得好!”我跟苏晴说,“不过得提醒大家,用的时候小心点,别伤了自己人。另外,再做些‘烟雾箭’,里面装上火硝和硫磺,打起来的时候能当掩护。”
苏晴点头记下,又指着角落里一堆没完工的投石机零件:“那些是给改良投石机准备的?我看你们画的图纸,好像跟之前的不一样。”
“可不是嘛!”负责投石机的丐帮弟子李三凑过来,手里拿着个木制的模型,“林长老说,要把投石臂改成‘折叠式’的,平时能收起来,方便运输;还在底座加了轮子,能推着走,不用再靠人抬了。”
我接过模型,演示给苏晴看:“你看,以前的投石机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蒙古人要是绕到侧面,咱们就没办法了。现在改成这样,能随时调整方向,机动性强多了。另外,还在投石兜里加了‘活扣’,扔石头的时候能更精准,说不定能直接砸中蒙古人的回回炮。”
苏晴眼睛一亮:“这法子好!要是能多做几架,到时候咱们就能在城墙上灵活调动,蒙古人不管从哪个方向攻,都能对付。”
正说着,丘处机带着两个全真教弟子来了,手里捧着一叠黄色的纸:“林长老,你要的‘防火纸’我们做好了。用硫磺、硝石和纸浆混在一起,泡过之后晾干,铺在城墙上,能挡住蒙古人的火箭。”
我拿起一张试了试,纸又厚又韧,还带着点硫磺的味道。“太好了!”我赶紧让人把防火纸送到城墙那边,“把这些纸铺在箭楼和城门上,再用水喷湿,双重保险。另外,再做些‘防火毯’,用浸过防火纸浆的麻布做,蒙古人要是用火攻,咱们能用这个灭火。”
军工坊里的效率越来越高,各门派的工匠们渐渐找到了配合的节奏——昆仑派负责机关设计,丐帮负责锻造和组装,全真教负责制作防火、防水的材料,峨眉派则负责制作毒箭和烟雾弹。有时候一个武器要改个七八遍,比如那把“连发破甲弩”,一开始齿轮总卡壳,王铁匠就把弩臂加粗了半寸;后来射速慢了,昆仑弟子又把齿轮的齿数调整了,最后试射的时候,一口气射了十支箭,每支都穿透了四层木板,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这天晚上,我留在军工坊加班,琢磨着怎么改进回回炮的“炮弹”。原来的石头弹威力不够,我想试试用“火药包”——把火药装在陶罐里,插上引线,扔出去的时候点燃引线,说不定能炸伤一片蒙古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