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那通,打往“红墙”的加密电话,如同一颗投入深海的核弹,瞬间在国家最高决策层激起了滔天巨浪。
仅仅在通话结束后的第二天。
一架隶属于空军的专机便再次降落在了江北。
这一次它接走的不仅仅是陈默和林浩。
更是一个由多层特种合金打造的、装载着“冰河一号”所有核心样品和实验数据的、重达数百公斤的……保险柜。
……
京州,西山,内部会议中心。
还是那间,朴素得不像话的小型会议室。
但这一次,会议桌旁的阵容,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恐怖”。
除了那位坐镇主位的“首长”,和“海陆空天”的四位总工程师。
桌旁,还多了几位新面孔。
有国家能源局的最高负责人。
有信息产业部的首席科学家。
更有两位,肩上扛着闪耀将星的、来自战略规划部门的、真正的军队高层。
毫不夸张地说。
此刻,坐在这间小小的会议室里的这些人,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足以影响这个国家未来数十年的……国运走向。
而今天,他们将要共同审阅的,就是一份可能会彻底改变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未来的……“答卷”。
会议由陈默主讲。
没有讲任何空泛的背景和情怀。
只是用一种最冷静、最客观、也最纯粹的科学家的语言。
向在座的这些国家的“掌舵人”,完整地展示了他们手中那份“王牌”的……全貌。
第一部分是“理论”。
陈默亲自在白板上将那个,经过“量子零点能涨落”修正后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终极理论进行了最精炼的、深入浅出的讲解。
他没有回避自己当年,在“旧理论”上犯下的错误。
更没有回避卡普兰团队那篇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与自己旧理论的“渊源”。
只是以一种绝对的自信向所有人,阐述了自己的新理论是如何从一个更高维度的物理图像上,将旧理论的“缺陷”,和所有旧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谜题”,都完美地统一起来的。
他的讲解充满了力量。
那不是一种咄咄逼人的力量。
而是一种源于,无限接近“真理”本身后,才会拥有的、那种,无可辩驳的、逻辑上的……碾压之力。
第二部分是“实验”。
林浩接过了话筒。
他将那十几批次的“冰河一号”样品,所有的、最详尽的性能测试数据,一一呈现在了大屏幕上。
从那条在零下10.1摄氏度,断崖式归零的“电阻-温度”曲线。
到那条展现出完美“迈斯纳效应”的“磁化率-温度”曲线。
再到那个由“创世”打印出的“完美单晶”样品,所拥有的、比传统工艺高出整整一千倍的……“临界电流密度”!
每一张图,每一个数据,都像一颗重磅炸弹。
清晰地向在座的所有人宣告着——
一个全新的材料科学纪元,已经到来了。
第三部分,是“工艺”。
林浩又将“传统溅射法”和“创世打印法”,这两种都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工艺路线,其优缺点、成本、以及未来的量产潜力,进行了最详尽的对比和分析。
……
当所有的汇报都结束时。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长久的、震撼的沉默。
在座的都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大脑”。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手中这份薄薄的报告,背后所蕴含的,那种足以颠覆一切的……恐怖力量。
许久那位,一直沉默不语的“首长”,才缓缓地开口。
他看着陈默,问出了那个最核心的问题。
“陈教授,你把这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
“是想,听取国家的什么意见?”
陈默,站起身。
他的回答,很直接。
“首长,我只有一个问题。”
“这篇论文,我们发,还是不发?”
这个问题一出,会议室里,立刻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位,来自战略规划部门的将军,第一个表示了反对。
“我不同意!”他的声音,斩钉截铁“这是足以改变未来战争形态的‘国之利器’!是我们的,‘非对称’优势!在我们没有完成,所有相关的产业和国防升级之前,任何一个字都不能泄露出去!”
他的话很有道理。
但是能源局的负责人,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恰恰认为,必须发!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发!”
他看着众人,说道:“常压室温超导,是全世界都在攻关的难题。我们今天能做出来。不代表,别人永远做不出来。这种藏是藏不住的。”
“与其等到别人也摸索出来,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如,我们现在就用一篇无可辩驳的、开创性的论文,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宗主国’地位!”
“我们要把定义权、标准权、和话语权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