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水平:0.5%...】
当这个数字终于,艰难地,如同蜗牛爬行般抵达临界点时,李诺几乎要喜极而泣。
太不容易了!这0.5%的能量,背后是堆积如山的煤炭,是那台持续轰鸣、消耗着宝贵汽油的发电机,是钱工程师那探究又警惕的目光,是陈雪冒险勘察地热的奔波,是战士们用命换来的运输线!
现在,他终于拥有了打开那扇通往后方车厢门的“门票”!
是立刻开门,冲向数字图书馆,拥抱那海量的信息和可能存在的计算资源?
这个诱惑无比巨大。
但李诺仅存的理智死死地压下了这股冲动。
不行!绝对不行!
外面,钱工程师那台冒烟的检测仪还历历在目。总部来的专家眼神里的审视和警惕几乎能穿透车壳。王团长和张建国的“保护”也明显带着“看守”的意味。
这个时候,如果他突然打开一扇从未出现过的内门,消失在车厢深处…外面的人会怎么想?恐慌?强行突破?甚至更极端的反应?
信任的幼苗刚刚冒头,脆弱得不堪一击。他不能冒险。
而且,【核心稳定性:严重恶化】的警告依旧鲜红刺眼。0.5%的能源仅仅是开门的最低要求,开门之后呢?启动图书馆的服务器需要更多能量,进行操作更需要能量。这点家底,经不起挥霍。
必须换个思路。
不能出去,但可以让外面的“有限接触”,变得更有价值。
他的目光扫过驾驶舱。除了那扇通往后方的大门,驾驶舱本身也有一套独立的、相对低功耗的辅助系统——环境信息显示屏(虽然大部分传感器已损坏)、基础通讯记录仪、还有…一套集成在驾驶座上的简易生理监测和维生系统。
这套维生系统功率极低,平时根本不会启动,但它有一个外部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可穿戴医疗设备,监测驾驶员的生命体征。
如果…如果能把这个接口,稍微改造一下,或者说,允许它向外输出一点极其有限的信息呢?
不需要透露列车的核心秘密,只需要输出一些经过筛选的、能帮助他们、也能提升自己生存几率的数据。
比如…经过简单处理后的外部环境扫描结果(虽然范围有限精度差)?或者…对输入能源质量的评估和建议?甚至…只是他自己的“健康状况”指标,让他们知道维持自己需要什么条件?
主动输出信息,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
用可控的、有限的“透明”,换取更大的信任和更高效的支援。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遏制。
说干就干!
“系统,调出驾驶舱辅助系统外部接口协议。筛选出可向外输出的、非核心的数据类型。制定最低功耗的输出方案,持续时间…先定十分钟。”
【指令收到。检索中…】
【可输出数据类型:简化版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外部声音频谱基础分析(极低精度);能源输入质量评估(需连接吸收矩阵);驾驶员基础生命体征模拟信号(可自定义)。】
【最低功耗输出方案:multiplex (复用)单一低频载波,每秒发送1KB数据包。能耗:0.001%/分钟。】
【警告:外部接口物理连接需手动激活。】
0.001%每分钟?十分钟也才0.01%!完全可以接受!
物理连接?就是那个医疗接口?它就在驾驶座旁边,是一个标准的圆形多针接口。
李诺挣扎着挪过去,找到那个被保护盖盖着的接口。他用力抠开保护盖,看着里面密密麻麻的针脚。
怎么激活?把这玩意儿捅出去?
他看了看那个已经报废、扭曲的A7传递口…不行,那里彻底坏了。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通风口垂下来的竹篮和绳子上。
有了!
他找来一小截之前震落的金属线,又撕下一小条压缩干粮的包装铝箔,仔细地将金属线一端缠绕在接口内部特定的几个触发针脚上,另一端则小心翼翼地用铝箔包裹、加固,做成一个简易的、导电的“探头”。
然后,他将这个自制的“数据探头”牢牢地绑在了竹篮的底部,确保铝箔探头能够接触到地面。
做完这一切,他深吸一口气,将竹篮晃了上去。
车外,一直守着的张建国看到竹篮升起,立刻取了下来。他很快发现了绑在篮底的那个奇怪的、用铝箔包着金属线的“玩意儿”。
“这…这又是啥?”张建国一脸懵逼,拿着这个简易探头去找钱工程师和陈雪。
钱工程师接过探头,只看了一眼,眼神就猛地一凝!作为资深技术专家,他一眼就认出这绝非凡物!那金属线的材质异常,针脚定义虽然陌生,但排列方式透着极高的工艺水平!这更像某种…精密设备的数据接口!
“他从哪里接出来的?这是什么接口?”钱工程师急声问道。
“就…就从篮底绑着的…”张建国也被钱工程师的反应吓了一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