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那句“那是未来”,如同在指挥部里投下了一颗无声的炸弹。
王团长、高参谋等人反复追问细节,陈雪却只是摇头,不是她不想说,而是很多东西她根本描述不清楚,或者说出来也无人能懂。她只能反复强调:“他的知识远超我们想象,技术水准…无法估量。合作,必须合作!”
这种语焉不详却极度震撼的反馈,让总部最终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一份盖着最高级别印章的绝密指令送达前沿阵地:
“即日起,授予李诺同志‘特别技术顾问’身份,享受对应待遇。在确保绝对安全及李诺同志自愿前提下,授权陈雪同志作为唯一联络员,可定期进入列车非核心区域进行技术交流与学习。一切交流内容列为最高机密。另,尽其所能,满足李诺同志合理的能源及物资需求,全力协助其恢复状态。”
这几乎是以国家背书的形式,正式确认了与李诺的合作关系,并且给予了极高的信任和自由度。
陈雪拿到这份命令时,手都在微微颤抖。她知道,一个前所未有的、触摸未来的机会,已经摆在了她的面前。
而她的第一次正式“技术交流”任务,就非常具体——尝试修复或优化阵地那台老爷发电机和脆弱的供电线路,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效率。这是李诺主动提出的,既是为了回报,也是一次“教学演示”。
再次进入那充满未来感的车厢,陈雪的心态已经平稳了许多,但求知若渴的激动丝毫未减。她带上了发电机和线路的图纸,以及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李诺似乎早就准备好了。在生活区的显示屏上,已经调出了发电机和阵地供电线路的简化三维模型——这是根据陈雪之前提供的图纸和他自己的外部扫描数据合成的。
“问题主要在这里,还有这里。”李诺用手指在屏幕上虚拟的发电机模型上点了几个位置,“气缸磨损严重,化油器设计落后导致燃油效率低,电压调节器不稳定…至于线路,老化、氧化、接头电阻过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所有关键问题,有些甚至是钱工程师他们反复测试才隐约察觉到的隐患。
陈雪一边飞快记录,一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现有条件下可能的改进方案,比如尝试打磨气缸壁,调整化油器混合比,用更粗的铜线更换部分线路…
李诺耐心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补充更优化的建议,比如:“打磨气缸可以,但要注意精度,最好能找到金刚砂…化油器调整范围有限,我教你一个土办法,在进气管加个简单的预热装置,能稍微提升雾化效果…换线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接头处理,我这里有几种更好的防氧化和压接方法…”
他不仅指出问题,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基于这个时代工业水平的解决方案!甚至,他让系统生成了几种简易工具和夹具的设计图,比如一个手动操作的线缆压接钳改良方案,一个利用废旧轴承改造的简易精度研磨台…
陈雪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感觉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很多她之前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决的难题,在李诺这里往往只是一两句点拨,或者一个巧妙的结构设计,就豁然开朗。
“走吧,理论说得再多,不如动手看看。”李诺站起身,走向生活区一侧墙壁。随着他的靠近,墙壁无声地滑开,露出了一个更加狭长的空间。
这里似乎是列车的设备维护通道或者某个辅助功能间,没有生活区那么“科幻”,但也绝非这个时代的产物。墙壁上布满了各种颜色的、包裹着柔韧绝缘材料的线束和管道,整齐地固定在卡槽内,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微光指示灯。一些模块化的、造型简洁的设备箱嵌入在墙壁中,表面只有简单的标识和状态灯。
陈雪的目光瞬间就被那些线束和材料吸引了!
那些线缆的外皮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银灰色材质,摸上去略带弹性,却异常坚韧,绝缘性能极佳。里面的导体似乎也不是纯铜,闪烁着一种奇特的金属光泽。管道则是半透明的,能看到里面流动着不同颜色的液体或气体(可能是冷却液或液压油?),接口处严丝合缝,没有任何泄漏。
“这线路…这材料…从来没见过的!”她忍不住低声惊呼,作为一名工程师,她太清楚眼前这些东西所代表的材料学和工艺水平了,甩开这个时代起码几条街!
李诺从一个设备箱里取出了一个巴掌大小、造型流畅的银色工具盒,打开后,里面是几件陈雪完全叫不出名字的工具:有的像万用表但屏幕是柔性的,有的像钳子但头部结构极其复杂,还有几个不同形状的、散发着温和蓝光的“探头”。
“这是便携式多功能检测仪,能量不足,只能当高级点的万用表和示波器用。”李诺拿起那个像万用表的设备,随手检测了一下旁边一条线缆的电流和信号完整性,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极其稳定和纯净的波形图,“这些工具的原理你们暂时无法理解,但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检测结果,来指导外面的维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