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通宵达旦的欢腾,直到后半夜才渐渐平息。但电灯带来的震撼和感激,却在每一个村民心中深深扎根。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诺还在通过“背景学习”模式消化着图书馆里关于基础工业体系的资料,就被一阵细微却持续的敲击声唤醒。
不是张建国那熟悉的摩尔斯电码节奏,而是更杂乱、更小心翼翼的敲击,来自列车不同的部位。
他调出外部传感器画面,只见晨曦微光中,列车周围不知何时,已经悄悄地聚集了不少村民。他们不敢靠近警戒线,只是远远地站着,朝着列车方向张望,脸上带着敬畏、感激,还有一丝不知所措的腼腆。
几个半大的孩子学着昨天张建国的样子,用石子轻轻敲击着车轮(被站岗的战士温和地制止了)。更多的村民,则把一些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警戒线外的空地上。
那不是多么贵重的东西。
有几颗还带着泥土、洗得干干净净的水萝卜。
有一小篮底子通红、一看就是精心挑选的山楂。
有几枚温热的、显然是刚煮好的鸡蛋,用干净的蓝布帕子仔细包着。
有一小捆带着露水的野菜,嫩得能掐出水来。
甚至还有一双崭新的、用粗布密密纳成的鞋底,针脚扎实匀称。
东西不多,种类也杂,但每一样,都透着村民们最朴实、最真诚的心意。这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张建国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过来,看到这一幕,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他赶紧对站岗的战士说:“看着点,别让猫狗叼走了!这都是老乡们的心意!”
他跑到车门前,用摩尔斯电码激动地敲击:“老乡…送…礼…谢…灯…”
车内,李诺看着屏幕上那些微不足道却情意千斤的“礼物”,看着村民们那饱经风霜却充满感激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滚烫的热流。
他来自一个物质极度发达的时代,见过琳琅满目的商品,却从未感受过如此纯粹、不掺杂任何利益的感谢。
这比任何能量读数飙升都让他感到充实。
他立刻对系统下令:“启动环境扫描,分析地面物品成分及安全性。启动低功耗微型机械臂(生活区清洁用),准备接收。”
【扫描完毕。物品为普通农产品及手工制品,无危险物质。】
【微型机械臂已就位。】
很快,村民们惊讶地看到,那列沉默的火车下方,一个极其小巧、造型奇特的金属手臂悄无声息地探出,灵活地将他们放在地上的那些萝卜、山楂、鸡蛋、野菜、鞋底……一样一样地,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缩回了车内。
“收了!神仙收了!”
“快看!那铁手!”
“老天爷,这车真是活的啊!”
村民们顿时激动起来,交头接耳,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兴奋。他们不怕神仙本事大,就怕神仙看不上他们这点微薄的东西。
车内,李诺看着机械臂放在生活区小桌上的“礼物”,拿起那颗还温热的鸡蛋,感受着上面残留的体温,久久无言。
他知道,对于这些可能自己都吃不饱肚子的村民来说,一枚鸡蛋意味着什么。那双千层底,不知道是哪位大娘在油灯下熬了多少个夜晚才纳成的。
这份情,太重了。
他必须做更多。
“陈雪,”他接通通讯,“帮我统计一下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照明,还有没有其他我们能帮上忙的?比如…饮用水?医疗?或者…孩子们的学习?”
陈雪很快回复:“饮用水主要靠村口那口老井,但前段时间炮击震裂了井壁,水质有些浑浊,取水也不方便。医疗…只有一个土郎中,缺药。孩子们…之前有个破祠堂当学堂,也被炸塌了一半。”
问题很多,很具体。
李诺沉吟片刻。修复水井需要工程力量,暂时顾不上。医疗缺药,他车上那点应急药品是杯水车薪。孩子们的学习…
他忽然想到数字图书馆里海量的基础教育资料。
“或许,可以先从孩子们开始。”李诺对陈雪说,“我这里有…很多适合孩子看的图画书、识字课本、科普故事。虽然没法打印出来,但可以通过显示屏展示。能不能在村里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接上电和显示屏,弄一个简单的‘临时阅览角’?”
陈雪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这个办法好!既能让孩子有地方去,又能学东西!我这就去和村长商量!”
她立刻找到村里的老村长,说明了李诺的想法。老村长激动得胡子直抖,连连作揖:“使得!使得!太使得了!俺们村这帮娃,早就野得没边了!能有地方看书认字,那是天大的福分!地方有!村东头那间磨坊还算完整,拾掇拾掇就能用!”
说干就干。村民们听说是给孩子们弄看书的地方,还是李诺同志出的主意,热情空前高涨。男人们主动去清理磨坊,女人们忙着打扫卫生,孩子们则兴奋地跑来跑去,盼着那神奇的“会放书的铁盒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