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对“洛河献碑”真相的探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虽未显于外,却已悄然改变了水下的格局。幕后黑手显然察觉到了危险,就在狄仁杰准备顺藤摸瓜,深究石刻工匠与资金源头之际,一起突如其来的惊天变故,彻底打乱了神都的平静。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破了狄府的宁静。一名内卫校尉滚鞍下马,脸色煞白,直冲入内堂,甚至来不及通传:
“阁老!大事不好!
“什么?!”饶是狄仁杰素来沉稳,闻听此讯亦不禁骇然起身,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落在地上,摔得粉碎。李元芳和闻讯赶来的曾泰也瞬间变色。
武环运,当朝亲王,武则天的侄子,尽管失势被禁足,但其身份尊贵,府邸守卫森严,竟在神都腹地、天子脚下被刺身亡!这无疑是捅破了天的大事!
“详细情形如何?”狄仁杰强压心中惊涛,厉声问道。
校尉喘息着回禀:“据王府侍卫称,昨夜子时前后,有一黑影潜入王府,武功极高,避开重重守卫,直入寝殿……等侍卫察觉异常冲入时,已倒在血泊之中,胸口插着一柄匕首,气息全无……刺客则踪影全无!”
“匕首?可有何特征?”狄仁杰追问。
“匕首样式普通,但……但刀柄上刻有一个模糊的‘李’字!”校尉的声音带着颤抖。
“李”字!满朝文武,李姓者众多,尤其是李唐宗室!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嫁祸!在“洛河献碑”谣言甚嚣尘上,暗示“李唐当兴”的敏感时刻,武环运被刺,凶器上偏又留下“李”字标记,其用心之险恶,令人发指!这是要将祸水直接引向李唐宗室,激化武李两姓的矛盾,甚至可能引发一场血腥的清洗!
狄仁杰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远超想象。对手这一招,堪称毒辣至极!不仅除掉了一个可能暴露线索的棋子,更制造了一个足以引爆朝局的最大火药桶!
“元芳,备轿!即刻入宫!”狄仁杰当机立断,“曾泰,你留守府中,整理所有与武环运相关的卷宗线索,尤其是近期其党羽动向!”
皇宫,紫宸殿。武则天面沉似水,凤目之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与冰冷的杀意。御案之上,赫然放着那柄刻有“李”字的匕首。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侍立的宫女太监无不噤若寒蝉。
张柬之等几位重臣已奉命赶到,个个面色凝重。
“陛下,”狄仁杰行礼后,沉声道,“武环运遇刺,事关重大,臣请旨即刻勘察现场,缉拿凶犯!”
武则天冷冷地看着狄仁杰,声音如同寒冰:“狄卿,凶器上的‘李’字,你做何解释?莫非真是朕的那些好侄儿、好孙儿,等不及了么?”话语中的怀疑与杀机毫不掩饰。
狄仁杰坦然迎接着武则天的目光,毫无惧色:“陛下!此正是凶手狡诈之处!此举意在嫁祸,挑起朝堂纷争,使我大周内乱,从而令北疆外敌、朝中宵小坐收渔利!陛下明鉴万里,切不可中了贼人奸计!”
张柬之也连忙出列:“陛下,狄阁老所言极是!凶手选择在此时机,用此法刺杀武环运,其心可诛!若陛下因此迁怒李姓宗室,正中了幕后黑手下怀啊!”
武则天目光闪烁,显然在极力克制怒火,权衡利弊。她并非昏庸之主,自然看得出这是嫁祸之计,但他毕竟是武家重要人物,无疑是对武氏集团的重大打击,也深深触犯了她的威严。
良久,她深吸一口气,寒声道:“狄仁杰!”
“臣在!”
“朕命你全权负责侦办武环运遇刺一案!赐你临机专断之权,凡三品以下官员,均可先行拘审!朕给你十天时间,十天之内,必须给朕查出真凶!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她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一字一顿道,“但若十日后无果……休怪朕雷霆之怒,殃及池鱼!”
这是最后通牒,也是巨大的压力。武则天将破案的希望寄托于狄仁杰,但也明确表达了若无结果必将严惩的立场,这无疑是将狄仁杰乃至可能被牵连的李唐宗室都推到了悬崖边上。
“臣,领旨!必竭尽全力,查明真相,以报陛下!”狄仁杰郑重叩首。
退出紫宸殿,狄仁杰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深知,这十天,将是他人生中最关键、最危险的十天。
“元芳,立刻前往府!封锁现场,任何人不得妄动!尤其是王爷的寝殿!”狄仁杰一刻不停地下令。
“是!”
王府已是哭声一片,白幡高挂,一片混乱。侍卫们面如土色,王妃世子惊恐万状。狄仁杰的到来,暂时镇住了场面。
在武怀运奢华却弥漫着血腥气的寝殿内,狄仁杰开始了仔细的勘察。尸体已被移开,但地上的血迹仍触目惊心。窗户有被巧妙撬开的痕迹,说明刺客确是从外部潜入。现场除了打斗的凌乱痕迹和那柄匕首外,似乎并无其他明显线索。
李元芳带着内卫高手,对王府所有侍卫、仆役进行隔离讯问,尤其是昨夜当值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