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皇帝的全权授意,狄仁杰肩头压力骤增,却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行动便利。他并未返回狄府,而是持皇帝密令,径直前往皇城深处的皇史宬——这里收藏着历代皇室积累的典籍、秘录,尤其是关于星象、灾异的记载,远比外界所能接触到的更为详尽和隐秘。
皇史宬内,光线幽暗,弥漫着陈年墨香与书卷特有的气息。管理此处的老宦官显然已接到通知,对狄仁杰的到来毫不意外,沉默地引他来到存放前朝星象记录与杂学秘录的区域。
时间紧迫,狄仁杰无心翻阅那些浩如烟海的普通卷宗,直接询问是否有关于“星陨”或“荧惑守心”等特殊天象,且与神都地理、前朝秘事相关联的记载。
老宦官浑浊的眼睛眨了眨,思索片刻,引着狄仁杰走到一处更为幽深的角落,从一个紫檀木匣中,取出一卷以金线捆扎、材质特殊的皮质卷轴。卷轴入手微沉,带着一丝凉意,皮面暗沉,边缘已有磨损,显然年代极为久远。
“此卷乃前朝司天监最后一代监正,在……在那场大变故前,秘密送入宫中留存之物。曾言‘非天地剧变,不可轻启’。”老宦官的声音沙哑低沉,带着一种莫名的敬畏,“陛下有旨,狄阁老可查阅一切,此卷或与阁老所查之事相关。”
狄仁杰心中一动,郑重接过。老宦官躬身退下,留他一人在静谧的藏书阁中。
展开卷轴,开篇便是触目惊心的文字与一幅精细却诡异的星图:
“大业九年,夏,荧惑守心,赤贯紫微,星孛于北斗。是夜,有流光坠于神都西北郊野,地动山摇,隐有异响。遣使往视,见一深坑,幽深不知几许,坑壁光滑如镜,非人力所能及。坑中时有异气升腾,色呈五彩,嗅之腥甜,草木近之即枯,鸟兽避之唯恐不及。”
狄仁杰瞳孔骤缩!大业九年,正是前朝末年!“荧惑守心”乃大凶之兆,“星孛”即彗星,而“流光坠地”——星陨!地点,神都西北郊野!这与那口枯井的方位,以及墨砚先生提及的“星陨”完全吻合!
他强压激动,继续往下看:
“初,以为天降祥瑞,或有不世奇珍。然,坑中异气日渐浓郁,扩散周遭,接触者或眩晕呕吐,或癫狂失智,甚有体生白藓、状若蠕虫者,力大迅捷,噬咬活物,畏火……监造司奉命封锁该地,建‘观星台’于其上,实则为镇。集天下方士,研其性,欲控其用。发现此异气性极阴寒,能蚀生机,乱人神智,其源似在坑底深处,非世间之物。遂以赤阳精金(注:或即赤炎血玉)辅以南离火阵,布‘九幽镇煞玄枢’于坑口,借地脉之力,导引异气,化其凶煞,然仅能封镇,无法根除……”
卷轴后续详细记载了前朝方士们如何研究那“星陨”带来的异气(即阴浊恶气),如何尝试利用,又如何一次次失败,最终确认其危害远超掌控,只能选择永久封存的过程。其中提到了“蚀灵”乃是受异气侵蚀而变异的生物或能量凝聚体,是异气活跃的外在表现。
最关键的信息在于最后:
“……玄枢之固,在于地脉流转与天象平衡。若遇荧惑再临,或地龙翻身,撼动地脉,阵基或损,封印必松。届时,异气复涌,蚀灵再现,其势更烈……唯一缓解之道,或在于寻得‘星陨核心’,以至阳之火焚之,或可暂抑其扩散,然核心深藏,非人力可及……慎之!戒之!”
卷轴到此戛然而止,留下了深深的警示与无奈。
狄仁杰缓缓合上卷轴,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一切终于串联起来了!
前朝大业九年,有陨星(或非普通陨星)坠落神都西北,带来了一种极具侵蚀性的“阴浊恶气”。前朝试图研究利用,失败后,以“九幽镇煞玄枢”大阵将其封存在地底。而“荧惑守心”这类特定的凶煞天象,或者地质灾害,可能会影响地脉平衡,削弱大阵封印。如今,不知是因年代久远阵法自然衰减,还是近期有天象地动之变未曾留意,导致封印松动,异气外泄,“蚀灵”再现!
“寻得星陨核心,以至阳之火焚之,或可暂抑其扩散……”狄仁杰默念着这句话。这是目前得到的唯一一个看似可行的方向,尽管希望渺茫——那核心在深渊之底,如何寻得?至阳之火,又该是何等火焰?
他小心收好卷轴,快步离开皇史宬。必须立刻行动。
回到狄府时,已是午后。李元芳和如燕立刻迎了上来,两人面色都不太好。
“大人,情况不妙。”李元芳沉声道,“西市有两口公共水井确认被污染,已有十余百姓饮用了井水后出现呕吐、眩晕之症,虽未出现‘蚀灵’,但恐慌已开始蔓延。京兆府已派人封锁了那两口井,但消息怕是压不住了。”
如燕补充道:“叔父,您入宫期间,我查阅了近年星象记录。去岁年末,确有‘荧惑守心’之象,持续近一月!只是当时朝中并未将此与具体灾异过多关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