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里点起了煤油灯。
木建军把他的旧帆布包放在桌上,开始做最后的清点。
王翠花坐在一旁的小凳上,手里纳着鞋底,眼神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瞟向儿子,手里的针脚都有些乱了。
木齐章走过去,帮二哥把包里的东西又整理了一遍,声音平静地交代:
“二哥,你回到京城,先别急着张罗别的。
厂里放假这些天,京城肯定有些变化,你上下班路上多留心看看,特别是百货大楼、信托商店这些地方,留意下有什么新鲜货品,价格怎么样。”
木建军憨厚地点点头:
“哎,我记下了。”
“还有,”
木齐章压低了些声音,
“回去先安心上班,跟车间主任和老师傅们把关系处好。
等我回去,咱们再从长计议。”
木建军认真听着:“你放心,我知道轻重。”
这时,王翠花终于忍不住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走到木建军身边,伸手摸了摸儿子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建军啊……这一走,又得小半年才能见着了吧?”
她声音带着哽咽,“京城那么大,你一个人……吃饭睡觉可得当心啊。
天冷了记得加衣服,别舍不得花钱……”
她说着,又从口袋里摸索出几张皱巴巴的粮票,硬要塞进木建军的包里:
“这点粮票你拿着,万一……万一在火车上饿了呢……”
木建军连忙推拒:“娘,我不要,我带了干粮了,您留着家里用。”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
王翠花执拗地塞进去,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你这孩子,从小就实诚,在外面……娘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木小丫也跑过来抱住木建军的腿:
“二哥,你早点回来。”
看着母亲伤心抹泪,小妹依依不舍的样子,木齐章心里也泛起酸楚。
她走上前,轻轻揽住母亲的肩膀,声音柔和却坚定:
“娘,您看您,二哥这是回厂里上班,是正经事,好事儿。您该高兴才是。”
她顿了顿,用轻松的语气说:
“再说了,我不是还能在家多陪您几天吗?
我把这边的事儿都安排妥当了,再去京城跟二哥汇合。
等我赚到钱你们都跟我去京城住,到时候啊,咱们一家人在京城团聚的日子长着呢。”
王翠花听了女儿的话,抬起泪眼,看着木齐章沉稳的脸庞,心里稍稍得到些安慰。
但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一边帮木建军叠衣服,一边吸着鼻子。
木齐章正想再安慰母亲几句,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的木大柱把烟袋锅在鞋底上“梆梆”磕了两下,沉着脸开口了:
“行了,老婆子,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
建军是回厂里上班,是正事,又不是去遭罪。
你在这儿抹眼泪,不是给孩子添堵吗?
让他安安心心走不行?”
王翠花正伤心着,被丈夫这么一训斥,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
她把手里叠好的衣服往炕上一放,红着眼圈反驳:
“你个死老头子,就你心硬,儿子要出远门了,我当娘的伤心一下怎么了?
你倒好,跟个没事人似的。
你是不是巴不得孩子们都走了,你一个人清静?”
木大柱被老伴顶撞,脸上有些挂不住,梗着脖子:
“我……我那是心里有数,‘好男儿志在四方’。
总窝在家里有啥出息?
你看二丫,去北京上学,不是挺好?
你这婆娘,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我头发长见识短?我……”
王翠花气得站起来,想继续吵。
就在这时,被吵架声吓到的宝儿,瘪瘪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张开小手就像是再说“抱……抱……”
这一下,就像按下了暂停键。
王翠花也顾不上吵架了,连忙弯腰一把将小孙子抱进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
“哎哟,奶奶的乖宝儿,不哭不哭,吓着了是不是?”
木大柱看着小孙子哭得通红的小脸,脸上的怒气也瞬间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心疼和一丝尴尬。
他凑上前,用粗糙的手指笨拙地擦了擦宝儿的眼泪,声音不自觉地放软了:
“哦哦,宝儿不哭,爷爷不好,爷爷嗓门太大了……”
宝儿感受到爷爷奶奶的安抚,慢慢止住了哭声,把小脑袋靠在王翠花肩膀上,抽抽搭搭的。
王翠花抱着宝儿,看了一眼脸上还带着懊恼的木大柱,心里的气也消了大半。
她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
“行了行了,我不跟你吵。你说的对,孩子是去奔前程,我……我不该拖后腿。”
木大柱见老伴给了台阶,也赶紧顺着下:
“我……我说话冲了点。你也是心疼孩子……”
老两口对视一眼,刚才的剑拔弩张烟消云散。
木齐章和木建军在一旁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都暗暗松了口气,心里觉得好笑又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