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站在“猎户座星云”旁,脚下的光络带着微微的震颤,像触摸到了呼吸的节奏。她看着光络在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弯曲,弧度柔和,与手太阴肺经经过“肘部”的弯曲完全一致。星云里正在孕育的新恒星,像一颗颗饱满的“气血珠”,被光络轻轻包裹着,随着光络的流动缓缓向前,准备被输送到宇宙的“四肢百骸”,滋养那些需要能量的星系。
“手太阴肺经,主气司呼吸,”林越的声音在光络里穿行,带着讲解医案时的耐心,每个字都像落在水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理解的涟漪,“对应到宇宙,就是主能量的输送与分布。你看银河系的旋臂,是不是很像肺叶的张合?每一次旋臂的转动,都在向周围星系输送能量(吸气),又从周围星系回收废气(呼气),就像肺的呼吸,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循环不止。”
他的话音刚落,银河系旋臂轻轻一摆,一道能量流像银线般射向邻近的“大麦哲伦星系”。那星系原本黯淡的光络立刻亮了几分,边缘的星体像被滋润的叶片,舒展了开来。阿月想起黑风寨的村民,他们常年在湿地劳作,肺部受损后,呼吸微弱,脸色青紫,林越用“宣肺汤”(麻黄、杏仁、甘草)调理半个月,他们的呼吸就会变得平稳,脸色也会渐渐红润,和此刻的大麦哲伦星系如出一辙,都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明证。
顺着光海继续前行,仙女座星系的光络呈现出温暖的橙黄色,像一条奔腾的大河,支流繁多,纵横交错,滋养着沿途的无数星体(像胃经滋养的肌肉)。光络的流动速度不快,却异常沉稳,带着一种“腐熟水谷”的厚重感。“这是足阳明胃经,”阿月脱口而出,她记得《林越医案》里“脾胃论”篇写:“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濡养全身。其脉多分支,如灌溉之渠,遍及头面、胸腹、下肢。”
“没错,”新鼎魂的声音带着赞许,光络中浮现出林越手绘的胃经图,与仙女座光络重叠,“仙女座星系的能量最为充沛,像人体的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你看那些支流,像胃经的‘络脉’,将能量输送到更遥远的星系(像胃经的气血输送到面部、四肢),让整个宇宙‘肌肉丰满,精力充沛’。若此经光络瘀滞,宇宙就会像脾胃虚弱的人,面色萎黄,精神不振。”
阿月的目光被一处光络的“瘀滞”吸引——那里的光络颜色暗沉,呈灰黑色,流动缓慢,像被冻住的泥浆,周围的星体也显得黯淡无光,失去了活力。她想起林越治疗“胃痞证”的病例:“某商人,饮食不节,胃脘胀痛,食后加重,脉沉迟。此为胃络瘀滞,食积不化。治以‘保和丸’(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积,再配合针灸‘足三里’,通经活络。三日而愈。”
“那是‘马卡良星系链’,”新鼎魂解释道,光络中浮现出该星系链的历史影像,“不久前经历过星系碰撞,能量流动受阻,就像人饮食不节,导致胃络瘀滞。但无需担心,宇宙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就像人体的自愈力——你看,已有新的支流在形成(像新生的肉芽),过段时间,瘀滞自会化解,光络会重新通畅,就像人得了胃病,调理后仍能康复。”
最让阿月惊叹的是黑洞的位置——它们并非传说中吞噬一切的怪物,而是光络的“络穴”,负责能量的转化与储存。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A*黑洞”,光络在此处形成一个漩涡,将多余的狂暴能量吸入(像络穴收纳邪气),在内部转化为温和的能量波(像络穴将邪气转化为正气),再从另一端释放出去,输送到需要的星系(像络穴“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扁鹊先生说‘络穴能治表里病’,”阿月想起医案里的批注,那是林越用红笔写的,“十二经各有一络穴,加脾之大络,共十五络穴,能沟通表里经脉,调和气血。黑洞作为宇宙的络穴,能调节能量的过盛与不足,让整个光络系统保持平衡,这不就是‘治表里病’吗?你看这个黑洞释放的能量波,正好补充了旁边‘小麦哲伦星系’的不足,像用‘列缺穴’(肺经络穴)治疗外感风寒,表里同治。”
光海里突然亮起一幅巨大的星图,将所有光络与人体经脉的对应关系清晰呈现:
银河系(手太阴肺经)、仙女座(足阳明胃经)、三角座星系(手少阳三焦经,光络最复杂,连接无数星系,像三焦“通行诸气”)、大熊座星系群(足太阳膀胱经,光络最长,贯穿南北天区,像膀胱经“从头至足”)……每条光络都有对应的经脉名称,每个星体节点都有对应的穴位,像一部立体的、会呼吸的、永远鲜活的《扁鹊脉经》,在宇宙中缓缓展开。
阿月的心跳与光络的流动同步,每分钟七十五次,不多不少。她终于明白,林越说的“宇宙即大人体”,不是诗意的比喻,而是冰冷而美丽的真相——医道,本就是宇宙的运行法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