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越跟上来,看着武王扭曲的右臂,脑子里瞬间闪过解剖图上的肌腱位置——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三角肌……这些名词在他脑海里翻腾,他能想象到肱二头肌长头腱从结节间沟里滑脱出来的情景,就像绳子从滑轮里掉了出来。他捡起地上的一片枯槁,梗硬如铁,像此刻武王的肌腱,失去了原有的弹性和位置。
“疼……”武王的声音发颤,额角的青筋还在跳,像条垂死的虫,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胸前的衣襟上,洇出深色的圆点,“怎么会……这么疼……比上次……疼十倍……”
子阳捧着刚温好的续断酒跑过来,酒液在陶碗里晃,香气混着药味,散在风里,带着点微苦的甜。“先生,酒好了!”他看着武王的右臂,吓得脸都白了,手里的碗差点掉了,“这……这是脱臼了吗?看着比脱臼还吓人……”
扁鹊没答话,只接过酒碗,小心地递到武王嘴边:“先喝两口,能缓点疼。续断能续筋,黄酒能活血,合在一起,像给冻住的河浇点温水,能松快些。”他的指尖轻轻划过武王右臂的皮肤,从肩到肘,一寸寸地按压,每按一处,就看一眼武王的脸色,像在解读一张无声的地图——哪里疼得重,哪里疼得轻,筋络滑到了什么位置,都在那细微的皱眉、抽气里藏着。
林越忽然明白,扁鹊的“卷”,不是争强好胜,是对病情的极致关注——他早已从武王上次的“劳筋”里,预判到了今日的风险,只是武王听不进去。就像农夫知道哪块地会旱,却拦不住急着播种的人,只能提前备好水。风还在吹,猎场上的欢呼变成了死寂,只有鼎落地的余音在回荡,像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在每个人心上,震得耳膜嗡嗡响。
第二节 逆筋之议
武王的寝殿里,药味混着龙涎香,显得有些滞重,像块吸了水的棉絮,压得人胸口发闷。殿角的铜炉里,龙涎香燃得正旺,烟柱笔直,却散不开那股浓郁的草药味——有当归的甜,川芎的辛,还有点苦杏仁的涩,是王太医刚熬好的“活血汤”。
太医署的王太医正给武王敷药,他的手抖个不停,拿着棉布的手像秋风中的落叶。白布缠了一层又一层,把右臂裹得像个粽子,只露出手指,指节还在因疼痛而微微颤抖,指甲缝里都透着白。
“陛下,此乃‘筋出槽’,”王太医的声音像裹了棉,软绵绵的,带着点讨好,又带着点怕担责任的怯懦,“是筋络从骨缝里滑了出来,就像绳子从滑轮里掉了,卡在别的地方,磨得疼。这病娇贵,得静养百日,连吃饭都得让人喂,右手坚决不能动,一丝力气都不能使,否则……否则恐成残疾,再也举不了鼎,拉不开弓了,严重了,可能连筷子都握不住……”
“百日?”武王猛地一脚踹翻了案几,案上的玉圭、青铜爵、漆盘摔在地上,玉圭“啪”地断成两截,像被生生掰断的骨头,碎片溅到王太医的脚边,吓得他一哆嗦。“朕还要亲征赵国,踏平邯郸,岂能躺百日?到那时,赵国的城墙都修高了三尺!你们这些太医,除了‘静养’,还会说什么?就知道说些丧气话!”
他喘着粗气,眼睛瞪得通红,像头受伤的野兽,额上的汗还在冒,顺着鬓角往下流,浸湿了头发。右臂的疼一阵比一阵紧,像有只手在里面拧,带着麻意,连指尖都在发麻,那种无力感比疼痛更让他烦躁。
扁鹊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根细竹片,在地上画着右臂的筋络图,线条曲折,像条受惊的蛇,在肘部的位置画了个圈,标了个“×”。“筋如江河,”他开口,声音清冽,像泉水流过石缝,打破了殿内的沉闷,“需顺流而行,绕着骨头走,就像河水绕着山走,有自己的河道。如今逆了道,堵在关节处,像河水流进了死胡同,不往前走,只在原地打转,越积越乱,越积越疼。”
他用竹片指着图上的“×”:“这里就是筋络卡住的地方,像绳子打了个死结。静养只能让筋肉僵硬,像冻住的冰,结只会越硬,反倒难归位。等筋肉缩了,再想把筋络送回原来的槽里,难如登天,就像想把冻在冰里的绳子抽出来,不化冰,是抽不动的。”
“那你有何法?”武王喘着粗气,额角的青筋还在跳,每跳一下,右臂就疼得他龇牙咧嘴,“你有办法让它……归位?”他看着地上的筋络图,眼神里带着怀疑,像看一幅看不懂的符咒,但语气里又藏着一丝希望。
“逆筋法。”扁鹊的声音平静,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像山一样沉稳,“先用汤药松弛肌肉,像化冻的冰,让筋肉软下来;再以双手反向牵引,把筋络拉得略长些,像拉开打了结的绳子,给它点空隙;最后,趁陛下呼气时,胸腹腔压力小,肌肉最放松的瞬间,猛地推筋归位,像把错位的齿轮扳回原位,快、准、狠,一步到位。”
王太医吓得脸色发白,手里的药杵“当啷”掉在石臼里,发出刺耳的响,在安静的殿里格外突兀。“万万不可!”他连连摆手,像在驱赶什么可怕的东西,“反向牵引只会让筋络更乱,万一……万一用力不当,把筋络拉断了,陛下就成残废了!那可是筋啊,不是绳子,断了就接不上了!扁鹊先生这是……这是拿陛下的龙体开玩笑!是胡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