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清晨,浪潮传媒培训中心
形体室里,晨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地板上,映出赵金麦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的身影。她穿着粉色练功服,跟着形体老师周玲做基础站姿练习,膝盖夹着一张A4纸,双手贴在裤缝上,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金麦,肩膀再放松一点,不要耸肩。”周玲走到她身边,轻轻调整她的肩线,“形体训练不是为了让你‘紧绷’,而是要找到身体的‘松弛感’。
演员在镜头前需要自然,过度用力反而会显得僵硬,就像你上次试镜时,因为紧张把拳头攥得太紧,镜头里都能看到你的指节发白。”
赵金麦点点头,慢慢放松肩膀,努力保持膝盖间的纸张不掉落。她偷偷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上午8点,再过一个小时,文化课老师张颖就会来,她得抓紧时间把形体课的动作练熟,不然下午的表演课又会跟不上进度。
“不错,保持住!”周玲满意地笑了,“比上周进步多了,上周你站五分钟就会腿软,现在已经能坚持十分钟了。
记住,形体是演员的‘第二张脸’,好的形体能让你在镜头前更有气场,以后不管是演小侦探,还是演其他角色,都能用得上。”
上午9点,张颖准时来到培训中心,手里拿着赵金麦的数学作业,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几个错题。
“金麦,我们先把这几道应用题弄懂,再开始今天的新课。”她把作业摊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道题,“你看,这道题是关于‘行程问题’的,其实和你拍戏时的‘走位’很像。
比如你从A点走到B点,速度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和题目里的‘路程、速度、时间’是一个道理,是不是很有趣?”
赵金麦眼睛一亮:“真的吗?那要是我拍戏时,导演让我从门口走到沙发,走三步停一秒,这也能算‘行程问题’吗?”
“当然算!”张颖笑着点头,“学习和拍戏其实是相通的,都需要‘理解’和‘练习’。你把学习当成‘拍一部关于知识的戏’,自己就是主角,每学会一个知识点,就是完成一场精彩的戏,这样是不是就不觉得枯燥了?”
赵金麦用力点头,拿起笔认真听张颖讲解,之前觉得难懂的数学题,突然变得简单起来。她心里暗暗想:“原来学习和拍戏一样有趣,我一定要好好学,不能让高总失望。”
下午2点,表演课准时开始。表演老师张雪拿着《校园小侦探》的片段剧本,坐在赵金麦对面:“金麦,今天我们来练习‘发现线索’的这场戏。
小侦探在教室里发现了同学丢失的钢笔,她的情绪应该是‘惊喜’中带着‘谨慎’,既要表现出找到线索的开心,又要想到这可能是个陷阱,不能掉以轻心。你先试着读一遍台词,把你理解的情绪加进去。”
赵金麦接过剧本,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回忆之前观察到的细节——她上次在片场看到杨蜜姐姐拍戏时,遇到情绪复杂的戏份,会先握紧拳头再慢慢松开,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
她学着杨蜜的样子,轻轻握紧拳头,再缓缓松开,睁开眼睛时,眼神里已经有了“惊喜”与“谨慎”的感觉:“这……这是小雨的钢笔!她昨天还说这支笔是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怎么会掉在这里?难道是有人故意放在这儿的?”
张雪眼前一亮,忍不住鼓掌:“太棒了!金麦,你进步得太快了!你不仅把台词里的情绪表现出来了,还通过眼神和语气的变化,让‘小侦探’的形象更立体了——这就是演员的‘共情力’,你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
就在这时,培训中心的门被推开,高浪和陈凯走了进来。看到赵金麦的表演,高浪笑着点头:“张老师,金麦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达到试镜《校园小侦探》的标准?”
张雪站起身,语气里满是赞赏:“高总,金麦的天赋和努力超出我的预期!她不仅能快速理解角色情绪,还会主动观察其他演员的表演技巧,比如她刚才模仿杨蜜的‘情绪代入法’,就是自己偷偷学的。以她现在的进步速度,下个月的试镜肯定没问题,甚至有可能超越我们的预期。”
高浪走到赵金麦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金麦,刚才的表演我看到了,很精彩。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演员?”
赵金麦抬起头,眼神坚定:“我想成为像周迅姐姐那样的演员!她演的角色都很真实,不管是古装还是现代,都能让观众相信她就是那个角色。”
“周迅是很好的榜样。”高浪点点头,转身对陈凯和张雪说,“我们培养金麦,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校园小侦探》,要做长期规划——我的目标是,把她培养成‘下一代影后’。”
陈凯和张雪都愣住了,随即眼中露出兴奋的光芒。陈凯立刻拿出笔记本:“高总,要是按‘影后标准’培养,我们需要调整培养计划。
比如,增加‘经典影片赏析’课程,让金麦学习国内外优秀演员的表演技巧;安排她参与话剧演出,锻炼现场表演能力;等她再大一点,还可以让她接触不同题材的剧本,比如现实题材、文艺片,避免被‘儿童演员’的标签限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