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三国“西北悍匪”的硬核人生,从“官二代”到“蜀汉打工人”的离谱逆袭
提到三国武将,有人想起“温酒斩华雄”的关羽,有人痴迷“七进七出救阿斗”的赵云,还有人佩服“裸衣斗马超”的许褚——但要论人生剧情的离谱程度,马超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
这位出身西北“军阀世家”的狠人,前半生是“坑爹”又“被爹坑”的叛逆少爷,中年是四处流亡的“丧家之犬”,晚年却成了蜀汉集团的“吉祥物”,活脱脱一部三国版“过山车自传”。今天咱们就扒着史料,聊聊这位“西北小霸王”的荒诞一生。
一、开局即巅峰:凉州“官N代”的快乐童年,爹是“西北王”,自己是“街溜子战神”
马超的出身,放在三国就是妥妥的“顶配开局”。他爹马腾,不是普通的军阀,是凉州地界响当当的“土皇帝”——早年跟着羌人混过,后来又在东汉末年的乱局里拉起一支“马家军”,左手管汉人,右手镇羌胡,连曹操都得给几分薄面。
《三国志·马超传》里说马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按现在的标准得有一米八五往上,马超完美继承了老爹的基因,不仅长得帅,还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使枪,江湖人送外号“锦马超”——这外号可不是白来的,据说他打仗时爱穿白袍银甲,骑一匹白马,冲阵的时候跟一道闪电似的,敌方士兵 often 先看呆了再被砍,主打一个“颜值即战斗力”。
不过别看马超后来猛得像头老虎,小时候却是个实打实的“街溜子”。
凉州那地方,汉朝管得松,羌人风俗又奔放,马超跟着一群纨绔子弟天天在街上游荡,没事就跟人比骑马、赛射箭,输了就耍无赖,赢了就拉着人去酒馆喝酒,喝多了还敢跟当地小吏叫板。有一次他跟朋友在集市上抢了羌人商贩的烤羊肉,被商贩追着跑,最后还是马腾的部将出面解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爸是马腾”的典型案例。
但马超也不是纯粹的纨绔,他从小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对打仗有天生的敏感度。十岁那年,马腾跟羌人部落谈判,对方突然翻脸,十几个羌人壮汉围上来,马超居然抄起身边的短刀,对着最前面的羌人就砍,虽然没砍中要害,却把对方吓了一跳,给马腾争取了逃跑的时间。这事后来在凉州传成了佳话,有人说他“胆比身子还大”,也有人说他“愣头青,不怕死”——不管怎么说,“西北小霸王”的名号,从这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二、中年“坑爹”现场:一场没算明白的账,把全家坑进了曹操的屠刀
马超二十岁那年,马腾觉得自己打了一辈子仗,想过几天安稳日子,就跟曹操达成协议:自己带着全家去邺城当“人质”,让马超留在凉州继续掌管“马家军”。
曹操本来就想控制凉州,马腾主动送上门,自然乐开花,给马腾封了个“卫尉”的官,表面上是朝廷重臣,实际上就是软禁。
这时候的马超,已经成了凉州地界的“话事人”,手里握着几万兵马,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根本没把老爹的安危放在眼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想派兵打汉中的张鲁,要从凉州借道,马超一听就炸了——他觉得曹操这是“假道伐虢”,借道是假,吞了凉州才是真。于是他拉上韩遂,还有凉州的十个小军阀,组成“反曹联盟”,号称十万大军,在潼关跟曹操对峙。
这里插句嘴,马超跟韩遂的关系特别离谱。韩遂本来是马腾的老对手,早年还杀过马腾的老婆(也就是马超的后妈),两人打了十几年仗,仇深似海。结果马超为了反曹,居然跟韩遂说“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翻译过来就是“我不认我爹了,你当我爹;你也别认你儿子了,我当你儿子”。
这话说出来,连韩遂都懵了,估计心里想:“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曹操听说马超反了,一开始还挺淡定,觉得马超就是个“毛头小子”,不足为惧。结果到了潼关,曹操才发现自己轻敌了——马超的“马家军”全是骑兵,冲锋起来跟潮水似的,曹操第一次渡河的时候,差点被马超活捉。
《三国志》里记载,曹操当时正坐在船上,马超的骑兵在岸上射箭,箭如雨下,曹操的侍卫许褚赶紧把曹操护在身下,用马鞍挡箭,船夫被射死了,许褚还亲自划船,才把曹操救下来。后来曹操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这话可不是夸张,当时曹操确实被马超打怕了。
但曹操毕竟是“三国第一军事家”,很快就想出了破敌之策。
他知道马超和韩遂面和心不和,就用了“离间计”——先是跟韩遂在阵前聊天,故意聊些小时候的琐事,不聊军事,让马超起疑心;然后又写了一封信给韩遂,在信上涂涂改改,看起来像是韩遂改的,故意让马超看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