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环视四周,目光扫过那些脸色难看的文人,最后落在郑博士脸上,语气带着一种朴素的、却直击人心的力量:“老爷子,您说德化好,我认!可您不能光说不练!您得告诉我,怎么让那些坏种听您的话?怎么让他们放下刀?光靠讲道理?您信不信,您这边跟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那边一刀就攮您心窝子里了!对付这种人,就得先把他打趴下!用王法把他捆结实了!再谈什么德化!那才叫对牛弹琴!不,那叫…叫…对!叫治病救人!先救命,再治病!”
铁头这番“歪理邪说”,虽然粗鄙,却逻辑清晰,直指要害!将“法治”的必要性和“德化”的局限性,用最接地气、最血淋淋的方式阐述了出来!尤其是那句“先救命,再治病”,更是形象生动!
郑博士眉头紧锁,他一生浸淫儒学,讲究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何曾听过如此赤裸裸、充满暴力美学的“法治”论调?他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的话虽然糙,却句句在理,尤其是结合泾阳血战的现实,更是让他一时语塞。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是法家酷吏之言!非圣人之道!”柳文轩见郑博士被噎住,忍不住跳出来指责。
“圣人之道?”铁头斜睨了他一眼,一脸不屑,“圣人之道能当饭吃?能挡刀子?能让那些刺客放下屠刀?不能!那就别扯那没用的!老子只知道,谁想害我兄弟,害我龙头,害老百姓,老子就用王法剁了他!这就是老子的道理!简单!管用!”
“你…你…”柳文轩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铁头,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就在这时,群芳阁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人群如同潮水般分开,一行人悄然走了进来。
为首一人,身着常服,气度雍容,面容英武,不怒自威,正是微服而来的李世民!他身后,跟着同样便服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场内席地而坐、气势汹汹的五千红棍,又看向对面那群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的文人,最后落在场中央那个如同铁塔般、正用一口东北腔“舌战群儒”的光头红棍身上,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和…玩味。
他刚刚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百骑司紧急来报,说群芳阁这边秦哲带着五千红棍和国子监、长安文人打起来了,赌注惊人,连国子监祭酒都惊动了。李世民一听,又惊又奇,立刻放下政务,带着几位心腹重臣匆匆赶来。
他本以为是场闹剧,却没想到,刚进来就听到如此…“别开生面”的辩论!
“治国之道…法治…德化…”李世民低声重复着铁头的话,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有意思…真有意思…”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震惊。他们没想到,秦族一个看似粗鄙不堪的红棍,竟能说出如此…犀利而现实的道理!虽然话语粗俗,却直指治国理政的核心矛盾!
魏征更是目光灼灼地看着铁头,仿佛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
场中,辩论还在继续。郑博士毕竟是饱学之士,很快调整过来,开始引经据典,从儒家经典出发,阐述德化的重要性。铁头则依旧坚持他那套“先救命再治病”、“刀把子撑腰”的朴素法治观,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虽然风格迥异,一个温文尔雅,一个粗犷直白,却斗得旗鼓相当,精彩纷呈!
李世民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安静地坐下,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场前所未见的“文墨之争”。他倒要看看,秦族这五千“蛮夷”之中,除了秦哲秦杨,除了那个作诗的辣妹子,还有多少…卧虎藏龙之辈!
喜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唐有一帮古惑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