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两仪殿。
李世民 独自一人 站在巨大的龙案前,案上,不再是堆积如山的奏疏,而是 寥寥数卷 刚刚由秦杨亲手奉上的 厚实卷宗。
他的手指 一遍又一遍地 轻轻抚过 那粗糙却坚韧的 龙首原特制纸张,目光 深邃而复杂,仿佛能穿透纸背,看到里面 所承载的 足以改变一个时代 的 力量与智慧。
水泥、红砖、活字印刷、新法造纸、百锻铁…
每一样,都轻如鸿毛,却又 重逾泰山。
一种奇异的 “烫手”感 从指尖传来,并非物理上的灼热,而是 一种 沉甸甸的 责任与压力。与此同时,一股难以言喻的 落寞与不是滋味 悄然爬上心头。
秦杨… 秦族… 就这样 交出来了? 这些 他们赖以崛起、被视为 不传之秘、让世家疯狂、让外邦垂涎的 核心命脉… 就这么 轻描淡写地,放在了 他的龙案之上?
他们… 难道就 没有丝毫留恋?难道就 不怕朝廷 过河拆桥?难道就… 真的 只想做个 富家翁?
这种 超乎寻常的 “坦诚”与“退让”,反而让 习惯了 权衡、猜忌与制衡的 帝王之心,感到了一丝 不知所措 甚至… 淡淡的失落。仿佛 一个一直 奋力追逐的目标,突然 自己跳到了手中,反而让人 茫然于 下一步该如何。
“传… 房玄龄、杜如晦。”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 不易察觉的沙哑。
片刻后,房玄龄与杜如晦 匆匆赶来,衣冠微乱,显然 已是睡下后被急召入宫。他们 一眼便看到了 陛下异样的神色 和 龙案上那几卷 与众不同的文书。
“陛下… 深夜召见臣等,不知… 有何急务?” 房玄龄 谨慎地问道。
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 用手指 点了点那几卷图纸,长长地 叹了一口气,声音中 充满了 复杂的情绪:
“秦杨… 方才来过。 将这些… 都交给了朕。 说是… 国之重器,理应由朝廷执掌。他们… 只想赚钱,不想再管了。 朕这心里… 竟有些… 不是滋味。 玄龄,克明,你们… 说说看。秦族此举,究竟… 是何深意?”
房玄龄 与杜如晦 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 震惊之色。他们 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 翻开卷宗,只看了一眼,便立刻 明白了 其中分量!脸色 瞬间变得 无比肃然!
房玄龄 沉吟片刻,抚须缓缓道:“陛下… 臣以为,秦杨此人,心思之深,格局之大,远超常人想象。 他此举… 绝非 简单的‘不想管’ 或 ‘只想赚钱’。 依臣看来… 这更像是一种 极高明的 ‘自保’ 与 ‘固本’之策 啊!”
“哦? 自保? 固本? 详细说来。”李世民目光一凝。
“是。” 房玄龄 整理着思绪,沉声道:“陛下请想,龙首原 手握如此多的 国之命脉,虽于国有大功,然 天长日久,难免 引人觊觎,招致非议。其势愈大,其位愈危。如今 他们主动将 最核心、最敏感 的 生产之权 上交朝廷,自身 只保留 研发与商贸之能。此举 一来,可 消除朝廷潜在的猜忌,表明其 绝无垄断国器、尾大不掉之心;二来,也将 管理这些庞大产业 所带来的 巨大繁琐与风险,顺势移交给了朝廷。自身 得以 轻装简行,专注于 他们更擅长、也更安全的 ‘创新’与‘盈利’。此乃 ‘自保’。”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固本’… 他们交出的,是‘术’,是‘器’。而他们 真正核心的 ‘道’——即 那源源不断的 ‘创新之力’,那远超时代的 ‘知识体系’,却依然 牢牢掌握在 龙首原手中。朝廷 即便拿到了 所有这些图纸,想要 复制、乃至超越,若无 他们的核心指导,也绝无可能。他们 看似退了一步,实则 是以退为进,将自身 定位在了 更超然、更安全、也更不可或缺的 ‘技术源头’ 与 ‘商业巨头’ 的位置上。此乃 ‘固本’。”
“玄龄兄 所言极是!” 杜如晦 接口道,语气中带着 由衷的赞叹 与 一丝感慨:“更重要的是,陛下,秦族此举,非为私利,实乃 真正的 国之柱石 的 胸怀与担当! 他们 这是在 用最实际的方式,逼迫朝廷 成长! 逼迫我等 这些食君之禄的臣子,真正负起责任来!”
他指着那图纸,声音提高:“他们 将最好的东西 给了我们,若我等 还如以往般 效率低下,因循守旧,连 看家护院、组织生产 都做不好,以致 技术泄露,管理混乱… 那我等 还有何颜面 立于这朝堂之上?还有何资格 自称 治国之能臣?陛下… 秦族这 看似轻飘飘的几张纸,实则是在 鞭策我等,更是 成全陛下 打造一个 高效、强干、真正能掌控局面的 新朝堂啊! 臣… 思之,深感惭愧,亦深感… 振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