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王沐晨的语气斩钉截铁,“保罗·米尔萨普,才是我们今晚唯一的目标。我要他穿上紫金战袍。”
战略室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几位资深球探和管理层成员交换着眼神,虽然他们对王沐晨过往“神准”的选人眼光(托尼·阿伦、特雷沃·阿里扎、凯文·马丁)早已佩服,但用一个宝贵的首轮末段签,去选择一个普遍预测在次轮初段,甚至可能因为身高缺陷落选的球员,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赌博,打破了所有常规的选秀逻辑。首轮签意味着受保障的合同,更高的薪资,以及更重要的——对球员价值的普遍认可。
“老板,”一位负责球员评估的副总谨慎地开口,“米尔萨普的篮板能力和防守态度确实出色,大学数据极具欺骗性,但他的身高在NBA级别的内线对抗中会是巨大劣势,进攻手段也相对粗糙,缺乏稳定的面框攻击能力。用首轮30号签选择他,是否……风险过高?是否可以考虑向下交易,换取次轮初段的签位加上一些未来资产,再选择他?”
王沐晨的目光扫过众人,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锐利如鹰:“风险?在别人看来是风险,在我们看来,是价值洼地。我看重的,不仅仅是他现在的数据,更是他未来的成长性,是他骨子里那股永不服输的韧劲,是他完美适配我们体系的技术特点。身高不是定义球员的唯一标准,本·华莱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臂展、他的卡位意识、他的篮板嗅觉、他的防守智商,足以弥补身高的不足。至于进攻,他有中距离投篮的潜力,篮下终结的手感也很柔和,这些都可以开发。”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带着绝对的权威:“记住,星晨湖人的选秀,不看ESPN的预测,不听其他球队的风声。我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只选择对的人。首轮30号签,听起来是末位,但它依然是首轮签!它能确保我们万无一失地得到他,避免任何可能的截胡风险(虽然概率极低,但王沐晨深知不能完全依赖前世记忆,蝴蝶效应可能存在)。我要的不是概率,是确定性。”
他转向婉儿,下达最终指令:“通知麦迪逊广场花园现场(指代表湖人参加选秀大会的管理层成员),放弃一切关于首轮30号签的交易向下询价。如果有球队主动联系,无论对方开出什么条件,只要涉及送出我们的首轮签,一律拒绝。我们的选择,就是保罗·米尔萨普。在轮到我们的时候,第一时间提交这个名字。我不希望看到任何犹豫,任何意外。”
“明白。”婉儿没有丝毫迟疑,立刻通过加密通讯渠道将指令传达至选秀现场。她对王沐晨这种超越常理的“洞察力”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这种信任源于一次又一次被事实证明的正确。星晨的庞大机器,再次为了老板一个看似“离经叛道”的决策而高效运转起来。
“另外,”王沐晨补充道,他的“天眼”并未关闭,“落选秀市场,重点关注一个名字——JJ·巴里亚,来自东北大学的波多黎各控球后卫。选秀大会一结束,无论他是否被选中,立刻联系他的经纪人,提供一份四年、部分保障的底薪合同,邀请他参加夏季联赛并进入训练营。”
巴里亚,那个未来在2011年总决赛中以小博大、以其闪电般的速度和犀利的突破让热火防线头疼不已的“波多黎各闪电”,其坚韧的意志、无畏的冲击力和关键时刻的大心脏,在王沐晨看来,是球队后卫线一个极佳的补充和“彩票”。他的风格与克里斯·保罗的沉稳老练、加里·佩顿的经验老辣形成完美互补,能为湖人的第二阵容注入截然不同的节奏和活力。
婉儿再次迅速记录并安排下去。在她的调度下,星晨集团遍布全球的体育网络开始悄然行动,确保这两个目标不会脱离掌控。
二、 选秀风云:惊愕与定鼎
麦迪逊广场花园内,选秀大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当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走上台,念出“多伦多猛龙队选择,安德烈·巴格纳尼,来自意大利”时,2006年选秀大会正式拉开序幕。阿尔德里奇被公牛选中后交易至开拓者,罗伊被森林狼选中后交易至开拓者,盖伊被火箭选中后交易至灰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被念出,引发了现场阵阵欢呼与骚动。
王沐晨在战略室内,如同一个超然物外的观察者,冷静地看着这幕大戏。当首轮选秀进行到后半段,尤其是20顺位以后时,现场代表湖人参与选秀的总经理米奇·库普切克果然接到了几个询价电话,有球队希望用未来的次轮签或者部分现金换取湖人的首轮30号签,都被婉儿授意库普切克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了。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一些细微的猜测,但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大多数人认为湖人可能是对某个特定掉下来的新秀情有独钟,或者单纯想保留这个签位自己使用。
终于,当时钟指向某个时刻,大卫·斯特恩扶了扶眼镜,念出了那个备受湖人球迷关注的顺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