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尖在案上轻敲,目光扫过众人紧绷的神色,缓缓开口:“诸位的顾虑,我早有筹谋。要做新器,先改工具与环境,今日便一并说清,明日便着人赶制。”
说着,我从袖中又取出两卷图纸,展开铺在“火器清单”旁——一卷画着各式工具,一卷标着作坊改造图样:“先看工具,皆用现有材料改制,不费新奇物件。”
一、打铁锻器工具:解“火功不足、锻打费力”之困
双缸联动风箱
“总工匠担忧火功,这风箱便是对策。”我指向图纸上的风箱:“用梧桐木做箱体,两面各绷一张牛皮风囊,中间穿一根长铁拉杆。拉左囊时右囊鼓风,推右囊时左囊续风,风势接连不断,比旧风箱旺一倍。锻枪管时,铁料能烧得透红,多层铁板锻接时不易裂,省一半返工功夫。”
总工匠凑上前,手指顺着风箱拉杆的线条划:“两面鼓风……倒像是两人同时拉旧风箱?”我点头:“只需一个学徒便可操作,还省了人力。”
长柄配重锤与固定砧锤
“熟铁锻管要无缝,单靠手劲不成。”我指向另一处图样:“这长柄锤,木柄加至三尺长,柄尾缠块熟铁配重,挥锤时借杠杆力,不用靠胳膊死劲,落点比旧锤准两倍,打枪管接口时能敲得严丝合缝。还有这固定砧锤,在铁砧旁立根木柱,柱顶装可转铁轴,轴连短柄小锤,压柄便能自动砸击,打枪管火门、铁弹接缝时,又稳又省劲。”
木架固定钻孔器
“弓弩作头目担心枪管钻孔歪,这器具便能解。”图纸上的木架清晰可见:“做个三尺长木架,架上装两根横木卡紧铁管,架顶安带铁钻头的木轴,轴上绕麻绳,绳尾挂块三十斤重的青石。往下按木轴,钻头便能稳稳压着铁管钻,钻出来的孔又直又匀,铁弹过膛不卡壳,比铁匠手钻强十倍。”
二、火药制备工具:防“配比不准、火星引爆”之险
分级定量铜勺
火药作头目攥着清单的手松了些,我便先指给他看:“这铜勺分三档——小档容三钱,配手铳火药;中档容五钱,配火箭药筒;大档容八钱,配虎蹲炮火药。勺柄上刻着刻度,舀药时刮平勺口,量数分毫不差,不用再凭感觉估,既不会少了没劲,也不会多了炸膛。”
木盆绢筛套装
“合药时怕铁器引火星,便全用木器。”我续道:“做一套直径二尺的木盆,盆沿钉着细绢筛,硝石、硫磺、木炭研碎后,先过筛成细粉,再倒进木盆里用木铲翻搅。木盆底垫着厚棉垫,就算有人不小心碰倒,也不会撞出火星,比旧法安全三倍。”
陶罐蜡封套装
“成药要防潮,便备些带盖陶罐,罐口刻一圈浅槽,盖严后往槽里灌蜡,蜡凝后密不透风。再做个木架,分层放陶罐,架下垫石灰,吸走潮气,存半年也不会失效。”
三、作坊环境改造:除“杂乱易燃、操作不便”之忧
火药作分间隔离
“火药作最忌杂乱,便隔成三间:一间研料,地上铺青砖,墙根摆沙箱;一间合药,门窗朝东开(避西风刮火星),屋里只放木具;一间存药,离炉火三丈远,门口挂‘禁带铁器’木牌,派人专守。三间房之间留五尺宽甬道,道旁堆防火沙,万一出事能及时隔开。”
打铁坊增铁砧台
“锻枪管要稳,便在打铁坊砌三尺高的石砌砧台,台上固定铁砧,砧旁埋铁环,能拴住铁管不让它滚。台边摆着木架,架上按顺序放锤、锉、凿,不用再满地找工具,干活也快些。”
物料库分区挂牌
“物料库之前虽分了区,却没标明白。往后每堆木料、皮料旁,除了标产地日期,再挂块木牌,写着‘可做手铳托’‘可做火箭杆’,工匠取料不用再问库吏,省了功夫。另外,库角多摆些防火沙箱,沙每天翻动一次,结块了便过筛,再备些水囊挂在梁上,万一有火星能及时泼灭。”
话刚落,总工匠伸手抚过工具图纸,花白胡子不再发颤:“这双缸风箱与钻孔器,若真能成,锻枪管的功夫能省一半……”火药作头目也松了眉:“分间隔离加定量勺,倒比旧法稳当多了。”
年轻工匠更是眼睛发亮,盯着手铳图纸舍不得移开。
我见状一笑,指尖点在图纸上:“明日作坊改造同步动工。半月后,先做出三支手铳、一门虎蹲炮、五支火箭,咱们在中枢堂前试射——成与不成,试过便知。”
监丞忙躬身应道:“臣这就去安排人备料,绝不误了时辰!”
满室的凝重终于散了些,廊下的风再卷过纸页,竟似也带了几分轻快。
夕阳把军器监的青砖路染成暖金色时,我才踏着余晖往承礼居走。
脱下青色官袍换上常服,一身疲惫仿佛都随着衣料轻了些。
刚转过街角,就见九弟的亲卫候在巷口,见了我忙拱手:“殿下,九殿下在庆宁阁备了晚膳,说您今日定累着了。”
从承礼居到庆宁阁就一门之隔,我跨过门,就看见九弟在候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