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屏幕上,宁德时代的K线正如心电图般剧烈震荡。
韩风的手指悬在卖出键上方,却迟迟没有按下。
这一次,他没有被震下车。
2020年初的宁德时代,正经历着上市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股价从2019年末的高点一路下滑,三个月内跌幅超过30%。市场上流传着各种利空消息: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竞争对手LG化学反超、毛利率持续下滑……
韩风的账户也出现了浮动亏损。若在两年期,他早已止损离场。但今天的韩风,却静静地坐在屏幕前,认真研读着一份长达163页的宁德时代半年报。
---
01 往事如镜:2018年的第一次交锋
韩风与宁德时代的渊源,可追溯至2018年。
那一年,宁德时代以“独角兽”之姿登陆创业板,创下24天“闪电过会”的纪录。发行价25.14元,上市后连续八个涨停板,股价一路飙升至95.08元。
当时的韩风,还是个纯粹的技术交易者。他在宁德时代打开涨停板后追涨买入,成本高达92元。
“那时我只盯着K线图,完全不了解企业基本面。”韩风回忆道。
他买入后不久,宁德时代就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49.70%。股价应声大跌,7月25日,宁德时代吃了上市以来首个跌停板。
“我当时吓坏了,毫不犹豫地割肉离场,亏损超过15%。”
那时的他,只看到净利润下滑的表面现象,却没注意到扣除转让普莱德的处置收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后,公司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实际同比增长31.43%-39.56%。他也不懂,为何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等机构却在跌停板上大举买入。
“我就像那个摸象的盲人,只触到一条腿,就以为认识了整头大象。”
如今回看,那次止损虽避免了短期的进一步下跌,却让他错过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宁德时代在经历调整后,一路涨至2020年初的169元高点。
“关键是,我那时根本不理解自己投资的是什么,只是跟风炒作‘独角兽’概念。”
---
02 迷雾重重:2020年的至暗时刻
时间回到2020年。韩风再次关注到宁德时代,是因为一系列令人担忧的数据。
2020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收188.29亿元,同比下降7.08%;净利润19.37亿元,同比下降7.86%。更严峻的是,公司的毛利率已从2017年的36.29%降至27.15%,跌去了近十个百分点。
市场竞争也在加剧:2020年上半年,LG化学的总装机量同比增长82.8%至10.5GWh,市场占有率达24.6%,而宁德时代总装机量同比下降28.1%至10GWh,市场份额萎缩至23.5%。宁德时代拱手让出了全球第一大电池厂商的宝座。
同时,技术路线上也遭遇挑战。搭载宁德时代NCM811电池的广汽新能源Aion S在海南发生自燃事件,引发市场对高镍电池安全性的质疑。随后,广汽新能源和吉利几何等车企纷纷转用更稳定的NCM523电池。
面对如此多的利空,市场一片悲观。 机构研报开始质疑宁德时代的高估值,媒体上也充斥着“宁德时代陨落”的论调。
但这次的韩风,没有轻易被吓跑。
---
03 穿透迷雾:理解趋势的本质
韩风深入研读宁德时代的财报和行业资料,发现了隐藏在悲观数据背后的积极信号。
首先,宁德时代正在积极拓展“朋友圈”。2020年,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供货协议;与本田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戴姆勒签订协议,按照计划,奔驰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模组的EQS车型将在2021年推出。
其次,公司融资能力强劲。2020年7月,宁德时代向9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1.22亿股,募集资金196.2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其账上可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318.28亿元,同比增长241%。
最重要的是,韩风看到了一个更大的趋势。
他在笔记上写道:“欧洲已开始执行全球最严碳排放法规,欧盟多国推出电动车补贴政策。这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是能源革命的趋势。”
他认识到,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LG化学的暂时领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洲市场的爆发。而宁德时代已在德国建立首个海外工厂,正是为了抢占这一市场。
“趋势如同海流,短期的逆流不会改变其方向。”
韩风特别注意到宁德时代那幅着名的“赌性更坚强”书法背后的故事。创始人曾毓群曾说:“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这里的“赌”,不是投机,而是对趋势的战略判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