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塔动力造船公司巨大的船坞里,热浪裹挟着铁锈、焦煤和桐油的气息扑面而来,锤击钢铁的轰鸣如同巨兽的心跳,永不停歇。亚历山德罗站在船坞高耸的龙门吊平台上,深色工装沾着油污,目光如同精密的卡尺,扫视着下方两处截然不同的钢铁洪流。
左侧船坞,“科斯塔-1号”庞大的船体已覆盖上铮亮的铁壳。流线型的飞剪艏划破空气,粗壮的烟囱傲然耸立,象征着旧时代桅杆的基座只留下光秃秃的平台。此刻,一群满身油污的工匠正围绕着那台被严密保护的“心脏”——改进型双膨胀蒸汽机进行最后的管线连接。亚历山德罗刚刚否决了老贝尔蒂按照传统经验铺设的冗余管道方案,用炭笔在铁皮上勾勒出更简洁、阻力更小的新路径。“每一寸不必要的管道,都是浪费蒸汽,浪费速度,浪费金币!按这个来!”他的声音在嘈杂中清晰如刀锋。
右侧船坞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改造流水线。几艘老旧的双桅、三桅帆船如同被送上手术台的病人。后桅被齐根锯断,发出刺耳的呻吟;巨大的木制帆桁和索具如同垃圾般被移除;腾出的空间里,科斯塔动力造船公司制造的、体型相对小巧但功率强劲的单膨胀蒸汽机正被精密的吊装设备嵌入预留的基座,改进型锅炉则被小心地安置在加固的底舱。穿着科斯塔深蓝工装的改造组工人动作麻利,如同给老马换上了钢铁的心脏和肺腑。
“老板,”朱塞佩·马拉泰斯塔船长像一头刚巡猎归来的海狼,大步走上平台,黝黑的脸上带着海风的咸腥和毫不掩饰的兴奋,他指着改造区一艘刚完成动力系统安装、正在调试锅炉的双桅船,“‘鹈鹕号’,昨天刚交付!跑了一趟突尼斯!逆风!全程烧煤!比它以前顺风跑还快半天!突尼斯那帮法国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狠狠啐了一口,“狗娘养的风帆,早该扔海里喂鱼!”
亚历山德罗微微颔首,目光依旧锁定在“科斯塔-1号”的蒸汽机上:“效率就是生命。改造船队,优先保障科斯塔航运贸易公司内部航线——热那亚-西西里(硫磺命脉)、热那亚-里窝那(木材/煤炭)、热那亚-马赛(法兰西触角)。把周转效率提到极致,用省下来的时间和运力,去啃利润最厚的骨头!”他转向朱塞佩,眼中寒光一闪,“北非的皮革、橄榄油,中东的椰枣、波斯地毯,这些航线传统航运公司嫌远嫌风险大,利润却高得流油!用我们的蒸汽船,把它们抢过来!”
“明白!”朱塞佩咧嘴一笑,露出被烟草熏黄的牙齿,那是海盗发现新宝藏的凶悍,“地中海东岸那帮帕夏和商人,就认快和稳!咱们的船,就是插进他们口袋里的快刀!”
就在造船厂的改造订单排到半年后、“科斯塔-1号”进入最后舾装阶段时,一场没有硝烟但更为关键的战役在都灵王宫旁的王国军部大楼打响。撒丁王国“快速近海巡逻艇”项目竞标现场,气氛凝重如铁。
长条会议桌两侧,壁垒分明。一边是代表传统与保守的“卡洛皇家造船厂”团队,领头的是法比奥·卡洛子爵的侄子,小卡洛。他穿着考究的礼服,下巴抬得老高,身后跟着一群白发苍苍、神情倨傲的老造船师。他们带来的模型是一艘漂亮的双桅纵帆船,只是在艉部加装了一个“辅助”蒸汽明轮装置,设计保守得近乎敷衍。另一边,则是亚历山德罗亲自率领的科斯塔动力造船公司团队。他本人只穿着深灰色议员常服,神情平静,托马索·斯帕诺则神色紧张。老贝尔蒂作为技术主述人,穿着洗得发白却干净笔挺的工装,略显紧张,但眼神坚定。他面前摆放的,是一艘线条凌厉、通体覆盖简化装甲、完全摒弃风帆、只依靠单烟囱和隐藏式螺旋桨推进的巡逻艇模型——“海狐级”!
军部的将军和工程师们仔细审视着模型和设计图,当老贝尔蒂开始陈述时,小卡洛嘴角挂着轻蔑的冷笑。
“诸位阁下,”老贝尔蒂的声音带着老工匠的朴实,却因承载着超越时代的理念而微微发颤,“‘海狐级’设计核心:全蒸汽动力!装备我厂最新改进型高压双膨胀蒸汽机,搭配强制通风高效燃煤锅炉,理论最高航速可达12节!” 这个数字一出,会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传统巡逻艇能达到8-9节已是极限!
“航程?”一位上校目光锐利地提问。
“满载燃煤,经济航速10节下,续航力600海里!足以覆盖王国全部近海及科西嘉、撒丁岛周边海域!”老贝尔蒂回答得底气十足,这得益于亚历山德罗提出的优化煤仓布局和船体减阻设计。
“火力与防护?”另一位将军更关心实战。
“艏艉各一门可旋转速射炮(设计原型),侧舷预留两门轻型火炮基座。关键部位覆盖1英寸渗碳硬化钢板,足以抵御海盗火绳枪和轻型火炮的霰弹。”模型上清晰的装甲带分布和炮位设计,展现了强大的火力投送与生存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