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冬日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拱窗,洒在外交大臣蒙特贝罗男爵带来的大幅地图上。地图的中心,是位于北非海岸、与西西里岛隔海相望的突尼斯。
“阁下,各位同僚,”迪·卡武尔的声音清晰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来自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首都)和突尼斯城的最新情报汇总,以及法国方面的动向分析,都指向一个结论:突尼斯,这个地中海的锁钥之地,其现状正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机遇之窗可能正在开启。”
内阁核心成员——亚历山德罗、保罗·里卡尔迪、罗西将军、海军代表(亚历山德罗兼任海军大臣)、以及商务大臣弗朗切斯科·马吉——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那片狭长的海岸。
外交大臣蒙特贝罗男爵详细阐述:“第一,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名存实亡。虽然名义上仍是奥斯曼的藩属,但突尼斯实际由本地世袭的‘贝伊’统治已逾百年。现任贝伊穆罕默德二世自1859年上台后,醉心于模仿欧洲的现代化改革,大举借债修建宫殿、军队和基础设施。然而,改革浮于表面,效率低下,贪腐横行。如今,突尼斯国库早已被掏空,外债如山(主要债权人是法国和英国,次要是意大利银行)。贝伊政府连利息都难以支付,财政濒临崩溃,国内矛盾日益尖锐,部落怨声载道。
第二,法国的野心昭然若揭。法国是突尼斯最大的债权国,其在突的经济渗透(铁路、港口、银行、土地)早已根深蒂固。阿尔及利亚已是法国殖民地,其对突尼斯形成半包围之势。我们收到可靠情报,法国外交官和银行家近期在突尼斯城活动异常频繁,正以债务问题为杠杆,不断向贝伊政府施压,谋求更广泛的经济特权,甚至…潜在的‘保护’地位。拿破仑三世对地中海霸权有着毫不掩饰的渴望。
第三,突尼斯的价值。地理位置:扼守地中海中部航道,与西西里近在咫尺,是控制地中海、拱卫王国南翼的绝对战略要冲。资源潜力:虽然尚未详细勘探,但根据零星报告和地质类比,其内陆可能蕴藏丰富的磷酸盐矿(农业肥料关键原料),沿海平原则是优良的农业区(谷物、橄榄、水果)。此外,其港口(如比塞大)深水良港,极具军事和商业价值。若能将其纳入势力范围,甚至成为保护国,王国在地中海的战略地位将发生质的飞跃。”
地图上的突尼斯,仿佛一块散发着诱人光泽却又带着尖刺的宝石。亚历山德罗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穿越者的知识让他比在座任何人都更清楚突尼斯未来的战略意义和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其位置的至关重要。
“机会确实诱人…”海军代表首先发言,眼中充满热切,“比塞大港,是天然的海军基地。若能掌握,我们的舰队在地中海中部就有了支点。”
罗西将军则更为冷静务实:“军事上,突尼斯本地武装力量孱弱,组织混乱,以我军现有陆海军实力,发起一场有限度的远征,武力征服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外部干涉。”他看向蒙特贝罗男爵,“法国绝不会坐视我们夺取嘴边的肥肉。奥地利虽然与我们关系冷淡,但出于地缘平衡考虑,也可能在外交上支持法国阻挠我们。英国的态度则至关重要,他们是否乐见法国或我们在北非进一步扩张?”
保罗·里卡尔迪紧接着泼了一盆现实的冷水:“最大的障碍,在于钱。阁下,各位将军,发动一场跨海殖民战争,需要庞大的军费:运输船队的征用或租用、登陆作战的消耗、后续占领军的维持、平定地方反抗的支出…这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王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各位都清楚。‘科斯塔计划’已让国库和债券市场绷紧到极限,南方土改、铁路建设、工业补贴、矿业投入、海军造舰…哪一项都需要持续输血。我们根本无力承担一场新的、规模未知的战争开销。强行发动,财政可能崩溃。”
他的话如同一盆冰水,让会议室内刚刚升腾起的热情迅速冷却。现实是残酷的,雄心需要金币的支撑。
亚历山德罗沉默着,手指在地图边缘的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缓缓划过。那片狭窄的海峡,此刻仿佛隔着千山万水。他理解保罗的担忧,财政确实是无法回避的硬约束。强行出兵,不仅可能引发法奥干涉导致军事失败,更可能拖垮国内来之不易的经济建设成果。
良久,他抬起头,眼中炽热的征服欲被冷静的算计所取代,做出了决断:“保罗说得对。王国现在需要的是消化和发展,而不是一场可能掏空国库、引发列强干涉的冒险。突尼斯…这块肥肉,我们现在还吞不下,硬吞可能噎死自己。”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而富有侵略性:“但是,机会之窗既然出现,就绝不能让它白白关闭。我们现在吞不下,不代表未来吞不下,更不代表要眼睁睁看着法国人把它独吞。”
“诸位,外交和商务策略调整:第一,立即加大对突尼斯的经济渗透。鼓励并暗中支持意大利商人、银行家前往突尼斯投资,目标领域:贷款(以相对优惠条件向突尼斯地方政府或部落提供小额贷款,建立金融联系)、移民(组织有技能的意大利农民、工匠移民突尼斯沿海农业区或城镇)、贸易(扩大对突出口工业品,进口其农产品,建立更紧密的商业网络)。科斯塔集团可以牵头,成立专门的‘地中海贸易公司’打掩护。我们要在法国人的经济网里,悄悄编织我们自己的丝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