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力挺,暂时遏制了反对的声浪。沈惊鸿这“帝师”之名,虽非官方正式任命,却在权力的默许和舆论的喧嚣中,不胫而走。
自此,沈惊鸿便定期前往端本宫。他的教学内容不拘一格,有时讲解简易的几何原理,教朱由校如何测量计算;有时带来“精密制造局”废弃的零件,让他亲手拆卸组装,理解结构;有时甚至只是讲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或者历代能工巧匠的故事。他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引导而非灌输,启发而非强记。
更重要的是,沈惊鸿在授课间隙,会有意无意地提及一些观念。比如,在讲解水车灌溉模型时,会引申到天下农桑之重、水利兴修之利;在介绍新式纺车时,会谈到工商亦能创造财富,充盈国库。他极力避免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将儒家理想的“仁政”、“民本”思想,与具体的生产技术、经济原理结合起来,试图在朱由校心中,种下一颗“经世致用”、“重视实务”的种子。
朱由校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闷,眼神中多了求知的亮光,甚至会主动向沈惊鸿提问,问题也从最初的“这是什么”,逐渐深入到“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做得更好”。他对木工、机械的热爱,在沈惊鸿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鼓励,而非被视为“玩物丧志”。
沈惊鸿深知,朱由校未来的道路充满变数,其性格的最终成型也受诸多因素影响。自己所能做的,仅仅是在这片尚显贫瘠的心田上,播下几粒不同的种子。这些种子能否发芽,能否在未来对抗那深宫中的腐朽气息和朝堂上的空谈之风,尚未可知。
但每当他看到朱由校专注于某个模型时那发光的眼神,想起太子那沉甸甸的托付,他便觉得,这份看似微小、实则千钧的“帝师”之责,他必须承担起来。这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一种文明传承的尝试——在这个帝国的最高继承者心中,点燃一缕理性的微光,或许,就能为这个黑暗渐浓的时代,保留一丝未来的希望。而这希望的代价,是他必须将自己更深地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再无退路。
喜欢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