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到独立团的第二天,就结结实实地挨了一记当头棒喝。
一大早,他就被院子里李云龙那破锣似的嗓门给吵醒了。
“他娘的!谁把老子的酒给偷了?给老子滚出来!”
赵刚皱着眉头起身,穿好衣服走出房门,正撞见李云龙拎着个空酒瓶,在院子里破口大骂。
周围的战士们非但不拦着,反而跟着起哄,整个营地乱糟糟的,跟个集市似的。
赵刚看不下去了,他走上前,清了清嗓子。
“李营长,现在是早上出操时间,请你注意军容风纪!”
李云龙斜着眼打量了一下这个新来的白面政委,咧嘴一笑。
“我说赵政委,你管天管地,还管得着老子喝口酒?再说了,这仗都打完了,让弟兄们乐呵乐呵,犯法了?”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是土匪山大王!”赵刚的语气重了起来,“军队就要有军队的样子!喝酒、骂人,成何体统?”
“嘿,你个小白脸还来劲了是吧!”李云龙的牛脾气也顶了上来,“老子在战场上跟鬼子拼命的时候,你还在学校里念你的之乎者也呢!跟老子讲规矩?老子的规矩就是打胜仗!”
要不是孔捷和丁伟眼疾手快地过来把李云龙拉走,这两人非得在院子里顶起来不可。
赵刚看着李云龙骂骂咧咧离去的背影,胸口堵得慌。
他试图找其他干部谈话,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可用处不大。
这些从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汉子,一个个都对他的条条框框不当回事,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该咋样还咋样。
这让赵刚第一次尝到了有劲没处使的滋味。
他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和困惑,决定去部队的训练场看看。
他倒要瞧瞧,这么一支纪律散漫的部队,究竟是靠什么打赢了黑风口那场漂亮仗的。
可当他走到训练场时,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整个人都钉在了原地。
训练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但这种喊杀声,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不是杂乱无章的瞎吼,而是充满了节奏和章法。
他看见,李逍遥正亲自站在训练场中央,对着一群战士大声吼着什么。
“都给老子记死了!三三制,不是让你们三个人凑一堆唠嗑!是战斗小组!”
李逍遥手里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划拉着。
“一个战斗小组,三个人,一个组长,两个兵!三角队形往前拱!一个人负责打,另外两个人负责掩护和观察!”
“进攻的时候,小组和小组之间要交替掩护!火力不能停!要跟浪头一样,一波接一波地往前冲!让鬼子连抬头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赵刚呆住了。
他虽然是学生出身,但也啃过不少军事理论。
他学的大多是苏式顾问推崇的,靠大炮开路、人海冲锋的集团战术。
可李逍遥嘴里这种“三三制”步兵小组突击战术,他听都没听过。
这种战术,把士兵的个人能力和小组协同用到了极致,既能保证火力的持续,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冲锋时的伤亡。
这简直是……鬼才!
接着,他又看到另一片场地上,陈峰正指挥着战士们进行机枪和步枪的火力协同训练。
“机枪手!你们是火力的腰!给老子打长点射,把鬼子的火力点死死按住!步枪手,跟在机枪屁股后面,专挑鬼子露头的散兵打!”
在更远的地方,炮兵连的战士们正围着一门迫击炮,学习一种简易的测距方法。
一个老兵拿着根标杆在远处跑动,炮手们则根据李逍遥教的土公式,飞快地计算着射击参数。
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赵刚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
他终于有点懂了,这支部队的强悍,不在于他们表面的纪律,而在于他们骨子里那套先进到吓人的打法。
这支部队的魂,是李逍遥!
这天夜里,赵刚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主动找到了李逍遥的指挥部。
指挥部里,李逍遥正凑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在一张地图上写写画画。
“赵政委?这么晚了,还没歇着?”李逍遥看到他,有些意外。
“睡不着,想找你聊聊。”
赵刚拉过一条板凳,在李逍遥对面坐下。
油灯的火苗跳着,把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老长。
“逍遥同志,”赵刚的称呼变了,语气也诚恳了许多,“今天,我在训练场上看到的,让我很受震动。你能跟我详细讲讲你的那些战术想法吗?”
李逍遥笑了,他晓得,这位高材生政委,开始真正往这支部队里走了。
“没什么不能讲的。”
他放下笔,指着地上的沙盘,从三三制战术的好处和坏处,讲到班组火力的配置。
从怎么培养能独立思考的班排长,讲到怎么在战斗里激发士兵的荣誉感和求生欲。
李逍遥没讲什么大道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血与火里捞出来的,简单、直接,却藏着对战争最透彻的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