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度醒来时,窗外的天光已从刺目的白,化作了柔和的橘黄。
他的断腿被处理得极为妥当,敷上了一种带着薄荷清香的药膏,火辣的痛感消减了七成。
赵沐笙就坐在床边,手中把玩着一个精致的琉璃瓶,仿佛已经等候多时。
他没有问杜度的身体状况,而是将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册子,放在了他的枕边。
“看看这个。”
杜度挣扎着坐起,疑惑地打开油布。
册子的封面上,是用钢笔写下的五个他从未见过的字,但他却能通过旁边标注的拼音读出来——【青霉菌种培育手册】。
他翻开第一页。
开篇第一句,就如同一道天雷,将他的认知劈得粉碎。
“天地万物,非只有眼见之物。空气、水、土壤,乃至人体之内,皆存亿万‘微虫’,肉眼不可见,是为‘细菌’。”
“伤口腐坏、高烧不退、瘟疫横行,非鬼神作祟,实乃‘恶菌’入侵肌体所致。”
“然,天地相生相克。亦有‘益菌’,可灭‘恶菌’。青霉,菌中之王也,其汁液,可破天下多数恶菌之壁,令其凋亡。此物,名曰‘抗生素’。”
轰!
杜度的脑海,一片空白。
细菌?
抗生素?
这些闻所未闻的词汇,像一把把钥匙,强行打开了他脑海中无数个被封锁的、关于“病理”的黑暗房间!
他想起了自己偷偷解剖过的那些因病死去的牲畜,它们腐烂的内脏,化脓的组织……原来,那里面盘踞着无数名为“恶菌”的微虫!
他想起了师父张机在治疗“伤寒”时,强调要“发汗解表”,难道……那也是为了将体内的“恶-菌”排出?
一个全新的,建立在“微观”之上的医学世界,在他眼前,豁然洞开!
“这……这……微虫……如何得见?”杜度声音颤抖,他死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赵沐笙笑了。
他将那本小册子翻到后面几页,上面用极其精细的笔触,画着几张图纸。
“此物,名为‘显微镜’。以水晶磨制镜片,数组叠合,可将微虫之形,放大百倍千倍,尽收眼底。”
杜度的呼吸,彻底停滞了。
他看着图纸上那匪夷所思的构造,又看了看眼前这个云淡风轻的年轻人,一股源于灵魂深处的战栗,让他浑身颤抖。
如果说,昨日那场“外科手术”,是赵沐笙为他打开了一扇门。
那么今日这本小册子,和这张名为“显微镜”的图纸,就是赵沐笙,亲手为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他可以尽情驰骋,将自己所有离经叛道的想法,完美验证的,医学神国!
“我……”杜度张了张嘴,却发现任何言语,在这样的神迹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只能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赵沐笙,重重地,磕下了一个头。
赵沐笙没有扶他。
他受得起这一拜。
“去吧。”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我已下令,将镇东最好的一个院子,改造成‘医药实验室’。你要的人,你要的物,孙芷君会全部给你备齐。”
“我不要你感激我。”
赵沐笙的目光,越过杜度,望向窗外那片广阔的天地。
“我要你,用这本册子里的东西,为我桃源镇,铸造一块足以抵御任何瘟疫、创伤的,医疗奇迹!”
……
三日后,桃源镇“医药实验室”正式挂牌。
杜度拄着拐杖,站在实验室门口,看着眼前这栋几乎被搬空了所有家具,只剩下实验台和瓶瓶罐罐的院子,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火焰。
他的身后,站着五个从学堂大考中选拔出来的,最聪明的孩子,其中就包括那个数学满分的春妮。
他们将是桃源镇第一批“医学生”。
杜度没有教他们《黄帝内经》,也没有讲阴阳五行。
他分发下去的,是赵沐笙亲手编撰、用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第一批教材——《基础解剖学图谱》(动物版)与《细菌理论入门》。
而他们的第一堂课,就是严格的“消毒”。
用煮沸的麻布擦拭每一张桌子,用高度烈酒清洗每一个瓶罐,甚至连自己的双手,都要用一种名为“胰子”(肥皂)的神奇东西,反复搓洗。
“记住!”
杜度用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苛语气,对着他这些懵懂的学生们嘶吼。
“主公说过,我们面对的敌人,是肉眼看不见的亿万微虫!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在这里,干净,比什么都重要!”
青霉素的培育,远比想象中艰难。
他们按照手册上的指示,将肉汤、土豆汁混合,熬制成一种粘稠的“培养基”。
然后,将从发霉的橘子皮、烂面包上刮取下来的,那一点点可怜的青绿色霉菌,小心翼翼地“接种”到培养基中。
最后,将这些陶罐,放入一个特制的地窖,严格控制着里面的温度与湿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