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嘟嘟一袭黑色短款皮衣配同色皮裤,气质出众。她只涂了润唇膏,长发自然垂落,飒爽中透着独特韵味。
众人自发鼓掌,这般反差魅力着实吸睛。
崧祖儿身着露肩连衣裙,黑色束腰衬得腰肢纤细。高马尾造型搭配高跟鞋,完美展现肩颈线条。
四位女嘉宾各具风采,蘑菇屋宛若时装秀场。
张子风最后登场时,郭周麟见她慢悠悠走来,不禁莞尔。
简单的上衣配牛仔裤,随意扎起的发型。
好看!郭周麟吹着口哨带头鼓掌,众人纷纷应和。
九人集结完毕,准备前往篝火晚会。
黄老师安排乘车时,陈嘟嘟婉拒:您腰伤未愈,该您坐车。
张子风也摇头推辞。
何老师拍板:黄老师先去协调场地吧。
徒步的五人成为沿途焦点。
郭周麟提着祭品,嘭嘭扛折叠桌。
张子风不停调侃他穿大马褂的样子。
帮我拿折扇。郭周麟试图让她安静。
才不要!张子风蹦到一旁,折扇硌得郭周麟后背生疼。
陈嘟嘟见状取出折扇:我来拿吧。
谢谢嘟嘟姐,某些人学着点!
众人说笑间抵达村口。村民们早已聚集,包括果园主和做凤梨罐头的婆媳。
摄像机摇臂高悬,山神祭拍摄设备一应俱全。
何老师!周麟!姜淑影在人群中挥手呼唤。
往这边走!
郭周麟招呼着何老师一行人挤进人群,穿过熙攘的乡民才站定位置。嘭嘭利落地支起折叠桌,郭周麟顺手将竹篮搁在桌面上。
姜淑影、张天媛和崧祖儿都已到场,唯独不见黄老师身影。
黄老师去哪儿了?何老师环顾四周。
他和潘叔在商量事情,应该快回来了。
几人站在盛装的乡民中显得格格不入——粗布 ** 的村民们扎着靛蓝头巾,唯有郭周麟的青灰马褂能融入这片乡土。
周麟,你的扇子。
陈嘟嘟嗓音温软,递来的折扇却让郭周麟一怔。少女束着高马尾,皮质腰封勒出利落线条,与那双小鹿般的眼睛形成奇妙反差。
多谢嘟嘟姐。
客气什么~
篝火台前,裹着靛蓝扎染头巾的老者们正手持火把绕行。浸透松油的柴堆轰然窜起烈焰,灼热气浪惊得人群后退半步。郭周麟地抖开泥金扇面,流火在鎏金竹骨上跃动。
供桌已摆好十四碗祭品,苍老的领唱声一起,整个村落突然活了。崧祖儿跟着鼓点跺脚时,姜淑影忽然踉跄——伤脚踩到碎石疼得她倒抽冷气,后背却触到一片清凉。
淑影姐,要不去旁边......
没事!她攥住郭周麟的扇骨借力站稳,就是踩错步了。
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切入歌谣。黄老师挥着汗冲进人群:十万火急!谁会敲鼓?
众人面面相觑,鼓声正从远山传来。
“黄老师,为什么要敲鼓呀?”
“这是山神祭的重要环节,每户派一两位代表击鼓,鼓声是向山神传递村民的虔诚,祈求村庄平安。临近秋收,这也寓意着丰收的好兆头。”
鼓在古代被视为通灵神器,常用于祭祀。传说黄帝战蚩尤时,以夔皮制鼓,声传五百里,可见鼓自古就用于战争与祭祀。
击鼓有严格规范,需由专门的操作,祭祀鼓点与战鼓截然不同。崧祖儿忐忑道:我只学过几天架子鼓...黄老师安慰:懂点乐器就行。
忽然,村民欢呼起来。六名壮汉用粗木杠抬出一面直径两米的巨鼓,实木鼓槌比女孩手腕还粗。崧祖儿试了试,连举起都吃力。
这鼓槌普通人挥几下就会脱臼吧!
原以为是表演,没想到这么硬核。
《向往生活》果然真实,连传统祭祀都完整呈现。
仪式规模宏大且井然有序,显然是传承已久的民俗。只见赤膊壮汉双手紧握鼓槌中段——若握末端,沉重鼓槌可能会脱手飞出。
咚!咚咚!鼓声由缓转急。壮汉浑身肌肉紧绷,虽非健美体型却爆发出惊人力量。特写镜头中,他涨红的脸庞透着虔诚。
奇特的兽皮鼓面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每记鼓点都像直接敲在心脏上。村民齐声喝彩,将胸腔共鸣的震撼化作欢呼。
(感谢雨少的支持,最近忙于码字很少与大家交流,不过似乎也没多少人愿意理我。还是埋头更新吧。)
可惜这场面并未持续太久。不到五分钟,壮汉就成了“水人”,浑身被汗水浸透,早先的劲头全无,显然体力耗尽。
村里长辈们纷纷鼓掌,这般水准已属中上。往年能达此水平的表演者寥寥无几。
换人再试。这次登台的青年身形瘦削,毕竟不是每家都能养出胖小子。他那柳条似的身板,前一分半钟尚能听个响动,后续便彻底力竭,连三分钟都未能坚持。
崧祖儿连连摆手:“黄老师我真不行,要是连基础节奏都打不完,太丢人了。”
“无妨,双人合作也行。周麟、嘭嘭,你俩各执一槌,像刚才那位慢起快进,撑满三分钟即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