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八年的初雪,悄然覆盖了建康城的飞檐斗拱,却无法冷却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帝国蒸腾向上的热气。实验铁路的成功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涟漪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在这片看似统一的繁荣之下,两座风格迥异的城市,正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这个变革时代的两面。
一座是龙城。
这座昔日的北朝都城,在纳入帝国版图数年之后,已然洗去了战火的痕迹,焕发出新的生机。帝国一号驰道的终点便设于此,使得龙城成为了连接南北的枢纽。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北方的皮货、药材、矿产,在此交汇、转运。城内商铺林立,车马粼粼,操着各地口音的商贾云集。得益于驰道带来的物流便利和林默推行的鼓励工商政策,龙城的工坊业也开始起步,虽然多以皮革加工、药材炮制、矿产粗炼等传统行业为主,但规模与效率已远胜从前。
更显着的变化在于文化。由朝廷派遣的学官主持的“龙城实学馆”已然成为北方学子向往之地,教授的不再是单一的经义,而是实用的算学、格物基础乃至简单的机械原理。虽然仍有部分北地士族对“南学”心存芥蒂,但年轻一代显然更易接受这些能带来实际好处的知识。《帝国旬报》在此设立了分印坊,将朝廷政令、南北新闻、格物新知源源不断地传播开来,潜移默化地消融着南北隔阂。
龙城,代表着帝国通过行政力量、经济融合和文化渗透,对旧有疆域进行成功消化与整合的典范。它沉稳、务实,在传统的根基上生长出新的枝芽。
而另一座城市,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它不在帝国的旧有版图上,甚至不在一块大陆上。
它叫“星火城”。
位于南方大陆北部海岸望海堡以南三百里,一处新开拓的深水港湾旁(疑似澳洲达尔文港附近)。这里原本只是帝国探索舰队建立的一个简陋补给点,但随着对科泽科德威胁的认知加深,以及林默对南方大陆战略价值的重视,这里被迅速提升为帝国直属的海外领地,并由林默亲自赐名“星火城”,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寓意帝国文明在此播撒火种。
与龙城的沉稳不同,星火城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开拓与实验的色彩。
它的规划完全由格物院主导,街道横平竖直,预留了未来铺设铁轨的空间;建筑大量采用预制构件和新型材料,追求效率和功能性;城市中心没有传统的官衙庙宇,而是矗立着格物院南洋分院、海军研究所和一座巨大的、正在建设中的蒸汽动力工坊。来自帝国的工匠、学者、退伍士兵以及少数敢于冒险的移民,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
这里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帝国的各项新政、新技术,在此几乎毫无阻力地推行。最新的蒸汽抽水机被用于解决城市供水;改良的金属犁铧开垦着附近的荒地,尝试种植来自帝国本土和南洋的新作物;格物院的学者们则在此建立观测站,记录着与北半球迥异的天象与气候,并继续着对那神秘史前文明遗迹的探索。
星火城,是帝国面向海洋、面向未来的前哨站,是林默理想中新秩序的试验田。它年轻、躁动,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也承载着帝国开拓未知疆域、应对海上挑战的希望。
两座城市,一北一南,一旧一新,如同帝国的两只脚,一只牢牢扎根于传统的大陆,另一只则勇敢地迈向广阔的海洋。
太师府澄心堂内,林默的案头,并排放着来自龙城和星火城的年度奏报。龙城的奏报详细罗列了税赋增长、人口增殖、工商繁荣的数据,展现着帝国内部治理的卓越成效。而星火城的奏报则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新物种的记录、海岸线的精确测绘、与土着部落关系的进展、以及对史前文明遗迹的新解读(虽然核心部分依旧迷雾重重)。
林默仔细翻阅着,时而颔首,时而沉思。
龙城的稳定,是帝国根基所在,不容有失。而星火城的进取,则关乎帝国未来的气运。
他提起笔,先批复了龙城的奏报,要求其继续深化与南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并尝试推广一些在星火城已验证有效的农业技术。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星火城的奏报上,特别是关于附近土着部落中提到,在南方大陆更深处,存在着一种“会流出黑色油脂的泉水”(疑似石油渗出点)的记载。
石油!林默的心跳陡然加速。如果确认,这将是比任何金矿、香料都更具战略价值的资源!是蒸汽机的血液,是未来工业的命脉!
他立刻批示:“命星火城格物分院,组织精干勘探队,由军队护卫,前往核实‘黑油泉’之所在!若确有其事,就地建立前哨,严密保护,并取样送回国内分析!此事列为最高机密!”
放下笔,林默再次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舆图前。舆图上,龙城与星火城,一北一南,隔着万里之遥,却通过无形的政令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知道,帝国的未来,既需要龙城这样的稳固基石,也需要星火城这样的开拓先锋。唯有双翼齐飞,方能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搏击长空,傲视寰宇。
而此刻,星火城附近那可能存在的“黑油泉”,仿佛预示着,一场由能源革命驱动的、更加剧烈的变革风暴,正在南方大陆的海岸线上悄然酝酿。帝国的车轮,即将装上更强劲的动力,驶向一个更加不可预知的未来。
喜欢穿越当死侍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当死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