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在灵江流域的红薯田上。深夜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从田埂边传来,几只体型壮硕的野猪,正拱开田边的竹篱笆,贪婪地啃食着刚成熟的红薯。它们的獠牙在月光下闪着寒光,每拱一下,就有好几个红薯被翻出泥土,有的被直接咬碎,有的则滚落在田埂上。
第二天一早,李二狗带着村民去田里查看,看到的就是一片狼藉——大片红薯藤被踩断,地里布满了野猪拱出的土坑,散落的红薯上还留着清晰的牙印。“这些该死的野猪!”李二狗气得一脚踢在旁边的石头上,疼得直咧嘴,“这可是咱们准备运到加工厂的红薯,就这么被它们糟践了!”
不止李二狗负责的田,张村、李村的红薯田也遭到了野兽的袭击。张村村长带着村民来报信时,脸上满是心疼:“陆当家,青岩村村长,昨晚不仅有野猪,还有几只野鹿,把咱们村的玉米地也给啃了,这可怎么办啊?再这样下去,咱们今年的收成就要打水漂了!”
村民们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要组织人夜里守在田里,用弓箭射野兽;有的说要挖陷阱,把野兽困住;还有的人担心,野兽要是被激怒了,会不会伤害到村里的孩子和老人。
陆承宇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夜里守田太危险,弓箭也容易伤到人,挖陷阱倒是个办法,但单个陷阱效果有限,野兽很容易避开。我提议,咱们几个村子一起,在红薯田、玉米地的周边,建一个‘防兽陷阱阵’,用连环陷阱和警示装置,既把野兽拦住,又不伤害它们的性命,这样既保护了庄稼,也能避免危险。”
“防兽陷阱阵?这是什么法子?”青岩村村长疑惑地问。
“就是把陷阱连成一片,再配合竹哨、铃铛等警示装置,”陆承宇解释道,“野兽一踏进陷阱区,要么掉进陷阱被活捉,要么触发警示装置,听到声响就会逃跑。咱们定期去查看陷阱,把活捉的野兽送到山里放生,这样既能保护庄稼,又能不伤性命,还能让野兽知道这里有危险,以后不敢再来。”
村民们听了,都觉得这个办法好。李二狗第一个举手赞成:“陆当家,这个主意好!我以前在山里打猎时,挖过单个的陷阱,现在咱们一起建陷阱阵,肯定能把野兽拦在外面!”
说干就干,陆承宇立刻召集几个村子的壮劳力,分成几组:一组负责勘察地形,确定陷阱阵的范围和位置;一组负责准备材料,砍伐竹子、制作陷阱和警示装置;一组则负责清理陷阱区的杂草和碎石,为挖陷阱做准备。灵青学堂的孩子们也积极参与进来,帮着大人搬运竹子、制作简单的竹哨。
勘察地形的小组很快就确定了陷阱阵的范围——以灵江为界,沿着红薯田、玉米地的外围,圈出了一片长约三里、宽约两里的区域。这里是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是庄稼最容易遭到袭击的地方,建在这里,刚好能把庄稼地保护起来。
准备材料的小组则忙碌地制作着各种陷阱和警示装置。他们把竹子劈成细条,编织成一个个圆形的陷阱筐,陷阱筐的底部用软竹条编织,上面覆盖一层伪装用的树枝和干草,野兽一踩上去,就会掉进筐里,底部的软竹条会因为重量而弯曲,把野兽困住;还用竹子制作了很多竹哨和铃铛,把竹哨固定在树枝上,铃铛则挂在竹篱笆上,野兽一碰,就会发出“呜呜”的哨声和“叮叮当当”的铃声。
挖陷阱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一片区域的土地非常坚硬,一锄头下去,只能挖起一小块土,壮劳力们轮流上阵,累得满头大汗,才挖出一个个符合要求的陷阱;还有一片区域靠近灵江,土壤潮湿松软,挖好的陷阱很容易坍塌,大家就用石头砌在陷阱的四周,防止坍塌。
周先生也带着孩子们来到陷阱区,给孩子们讲解陷阱的工作原理:“孩子们,你们看这个陷阱筐,它利用了竹子的弹性和野兽的重量,把野兽困住。这就像咱们做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否则就会像野兽一样,掉进‘陷阱’里。”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小柱子还特意在自己参与制作的陷阱旁边插上了小牌子,上面写着“野兽不许来,庄稼是我们的”。
有一天,孩子们在帮大人搬运竹子时,突然听到一阵“呜呜”的哨声和“叮叮当当”的铃声。大家吓了一跳,以为是野兽触发了警示装置,赶紧跑过去查看。原来是小石头不小心碰倒了挂着铃铛的竹篱笆,触发了旁边的竹哨。陆承宇笑着说:“小石头,你这是帮咱们测试警示装置呢!你看,这声响多清楚,野兽听到了,肯定会逃跑。”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防兽陷阱阵终于建成了。沿着庄稼地的外围,一个个陷阱被巧妙地伪装在草丛和树林里,竹哨和铃铛挂在树枝和竹篱笆上,远远望去,和普通的田野没什么两样,但只要有野兽踏进这片区域,就会触发各种装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