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灵睦特产铺”开业的鞭炮声还未散尽,灵睦镇互助联盟的议事暖棚里,一场关于“全民防御能力提升”的讨论已悄然开启。陆承宇将一张绘制着梯田、村落与山林的地图铺在长桌上,指尖划过联盟二十六个村子的分布区域,沉声道:“王知府的支持让咱们有了安稳的发展环境,但周边山林里的残匪仍未肃清,张地主的残余势力也可能暗藏祸心。之前的防御加固更多是被动防御,咱们需要建立一支能主动应对风险的力量——我想,在灵睦镇西侧的空地上,修建一座青壮练兵场。”
“练兵场?”李二狗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桌子,“陆当家这主意好!之前联防队都是临时拼凑,遇到硬仗全靠一股子蛮劲,要是能好好训练,以后再遇到残匪,保管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老秦却略显谨慎地补充:“练兵是好事,但得讲究方法。咱们的青壮大多是农民,平日里要种地、做工,不能像正规军那样全日制训练,得制定一套兼顾生产和训练的方案。而且训练内容也得实用,射箭、格斗、队列、应急响应,这些都得涵盖进去。”
林晚秋从旁附和:“我赞同老秦的说法。另外,练兵场不仅要训练战斗技能,还得普及急救知识和灾害应对技巧。上次梯田遇袭,有几位巡逻队员受伤,因为处理不及时耽误了治疗,要是能让青壮们都学会简单的包扎、止血,就能减少伤亡。”
陆承宇点点头,将大家的意见一一记下:“就按你们说的来。练兵场的选址定在灵江以西的荒滩,那里地势平坦,面积足够大,而且离各村都不算远。场地规划分三部分:东侧建射箭靶场和格斗训练场,中间设队列训练区,西侧开辟急救和灾害模拟区。训练时间安排在清晨和傍晚,不耽误白天的生产;训练人员以各村16到45岁的青壮为主,每个村子至少选派20人,组成‘联防集训队’,每月集中训练十天,其余时间由各村自行组织基础训练。”
消息传到各村,立刻引起了热烈反响。石泉村的年轻村民赵虎第一个报了名,他上次在梯田遇袭时没能参与防御,一直觉得遗憾:“之前残匪来的时候,我只能躲在屋里,这次一定要好好训练,以后能保护村子和家人!”清溪村的村长老李也积极动员:“陆当家为咱们着想,修建练兵场是为了整个联盟的安全,咱们村的青壮都得踊跃参加,不能落后!”
短短三天,联盟就召集了五百多名青壮,组成了十支联防集训队。陆承宇任命李二狗为总教头,负责格斗和队列训练;老秦擅长弓箭和陷阱设置,担任副教头,主管射箭和防御技能训练;林晚秋则邀请周先生和医馆的学徒,共同负责急救知识教学;贸易队的队长熟悉山林地形,负责野外生存和应急响应训练。
开工建设的那天,五百多名青壮自带工具来到荒滩,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搬运砖石,有的搭建训练设施,场面热火朝天。陆承宇也亲自到场,和大家一起劳作。他看着青壮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慨:“这些青壮是联盟的脊梁,把他们训练成能打仗、能保家的力量,联盟的‘篱笆’才能真正坚不可摧。”
李二狗拿着鞭子,在空地上画出队列训练的区域:“都给我听好了!先把场地平整好,明天开始,咱们先练队列!别觉得队列没用,打仗的时候,整齐的队列能提升士气,还能避免混乱,你们要是连站队列都站不好,后面的训练就别想过关!”
老秦则带着人搭建射箭靶场,他指挥青壮们用木头搭建靶架,用稻草捆成箭靶:“射箭讲究的是稳、准、狠,靶场得建得结实,以后训练强度大,可不能随便就坏了。另外,每个靶位之间要留出足够的距离,避免训练时发生意外。”
林晚秋和周先生则在西侧区域规划急救训练区,他们让人搭建了几个简易的棚子,准备放置草药、绷带等急救物资:“以后这里就是急救课堂,咱们要教大家识别常见的外伤,学会止血、包扎、固定,还要教大家如何应对中暑、中毒等突发情况。”
经过十天的紧张建设,练兵场终于初具规模。东侧的射箭靶场整齐排列着五十个靶位,格斗训练场铺好了平整的石板;中间的队列训练区能容纳五百人同时训练;西侧的急救训练区搭建了四个棚子,存放着充足的急救物资,旁边还挖了一个模拟溺水的水池,用于水上救援训练。
训练正式开始的那天清晨,天色微亮,五百多名青壮就穿着统一的灰色短打,在练兵场集合。李二狗穿着一身结实的麻布衣服,腰间别着砍刀,站在队伍前面,神情严肃:“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联盟联防集训队的一员!训练会很辛苦,可能会受伤,但我告诉你们,现在多流一滴汗,以后遇到危险就能少流一滴血!谁要是怕苦怕累,现在就可以退出!”
队伍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退缩。李二狗满意地点点头,开始教大家站队列:“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挺胸抬头,双手贴在大腿两侧,眼睛平视前方!不许乱动,谁要是动一下,就罚跑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