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陕汽车间。
此时已经晚上10点。
大量工人在流水生产线忙忙碌碌。
此时的单咏已经回到公司,去了一趟办公室,交代一些事情,便赶往车间。
他披星戴月踏入车间,一股混着金属冷香和电机绝缘漆的热气就裹了过来 ,不是柴油车车间那种呛人的油污味,是更清冽、更紧绷的工业气息。
了望一眼生产线。、
单咏眼皮跳了跳,当前是中班,也就是5点到12点班次。
结果工人多得不合理,那么,早班……还没下班!
单咏来到一个工人身边,笑呵呵的问道:“早班还是中班啊?”
“早班呗!”
“那咋不下班。”
“快了,还有半个多小时。”
“那个……给加班了吧?”
这是单咏担心的问题。
他不是行政管理,只是研发人员。
怎么说呢。
他是有加班费的,但也不是很多。
下面的一线生产工人那就更别提了。
白加班一两个小时那都是经常有的事情。
而现在加班都到10点了,超过5个小时了。
如果不给加班费, 很容易导致工人有情绪。
一旦有情绪,那就难保组装车辆的质量。
在这个年代,多方参加竞争的情况下。
产品性能众多厂家都已经差不多。
能拼的,也就只有质量和售后了。
而质量问题很容易引导到设计问题之上。
单咏也不想在这个环节出现差错。,
此时的工人笑着回道:“这次也不知道怎么了,竟然给了加班费,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干到现在,早就撂挑子了。”
闻言,单咏大松一口气。
有加班费就好。
工人干活能认真一些。
此时,头顶上,橙红色的天车吊着半吨重的电池包缓缓滑过。
两个穿蓝色工装的师傅正给车架主梁拧螺栓,电动扳手 “哒哒哒” 的频率很稳,每拧三下就停一停 。
这是便是 “扭矩校准”。
电驱桥的螺栓得拧到 280 牛米,差一牛都不行。
中间段的电池安装工位最热闹。
六个师傅围着一个电池包转,有人托着液压杆把电池顶到车架下方,有人用激光对准器校准位置。
再往后走,就是 “上电测试” 的工位。
车间里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 “嗡鸣”,不是柴油机的轰鸣声,是电机空载运转的声音,细得像蚊子叫。
单咏在一边嘱咐着班长:“要是声音里夹着‘咔咔’声,就得拆开来检查轴承,电驱的东西,一点杂音都不能有。”
班长点点头:“晓得了。”
“配件缺不缺?”单咏问了一声。
班长说:“前一个小时还缺,后来采购部送来一批集合式电桥,现在不缺了。”
单咏大松一口气,到货还挺快。
如此一来,五天之内交付车辆问题应该不大了。
只要加班费给到位,新车下线是必然的。
流水线的尽头,一辆银灰色的电动重卡正缓缓驶下传送带。
单咏来到此处,正用卷尺量着车身高度。
车高3.8,一厘米都不差。
但凡高一些,一些限高路段就不过去了。
接着,他拿着手电筒,照着电池包的缝隙看了又看,突然指着一个地方说:“这里的密封胶有点少,再补一点,下雨天漏了水可不是小事。”
班长招呼工人,带着呵斥着声音:“瞧瞧你干的活!没给你加班费咋地!”
那个年轻工人挠挠头:“原本我是要约会去啊。”
“约你个大头鬼,你那娘们我又是没见过,纯纯就是爆金币的选手,你还能玩得过她?”班长哼了一声:“补上胶!”
年轻工人白了一眼,钻了下去,开始认真补胶。
单咏拍拍班长的肩膀:“一定要注意细节!虽然深度科技的电池内部防水性达到IP67级别,但客户可不懂,他就知道外壳这地方没打胶,出事了就找你,咱们是解释不清的,知道吗?”
班长脸色涨红,保证道:“放心,我严格监督。”
单咏点点头,抬头看向车间的墙上,挂着一块电子屏,上面滚动着今天的产量:“已完成 28 台,剩余 12 台。”
唉,单咏叹口气。
听说马总那边在展会上又接了订单,现在订单已经井喷250台了。
一天的产能才40台。
五天也就200台。
这还是加班的情况下。
不加班产能更少。
还能这么办,干呗!
……
三天后。
武汉展会结束。
马国强可谓是意气风发,整整收获300台订单!
简直就是历届展会的奇迹!
一时间,他可谓是风光无限,走路都带着风。
“林总,这次你们也发了吧?”马国强来到乘龙展台。
展会今天下午结束,乘龙汽车的工作人员正在拆卸展架。
林长波气势上丝毫不输,说道:“不多,不多,五百多台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