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影号”逃生舱的回归,在“回声星云”的隐匿据点内引发了无声的震动。林薇带回来的并非凯旋的荣耀,而是“守夜人”那令人窒息的强大,以及“静滞陵墓”九死一生的险境。完整的任务报告和数据记录,如同冰冷的宇宙深寒,渗透进每一位“余烬”成员的意识核心。
议会大厅内,全息投影清晰地再现了“守夜人”如何轻描淡写地编辑规则——抹除引力、静默通讯、折叠空间。那超越常规能量对抗的、近乎“神只”般的手段,让之前主张积极报复的激进派将领们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熔炉之主副手,那位被称为“铁砧”的壮汉,脸色铁青,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最终却只是沉重地叹了口气。绝对的力量差距,像一堵无形的墙壁,撞得所有人头破血流。
“情报本身,价值连城。”齿轮博士的AI投影——如今被尊称为“基石智者”——率先打破了沉寂,它的电子音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分析欲,“‘守夜人’的力量模式、规则编辑的优先序列、以及那个至关重要的0.0001秒‘校准延迟’…这些数据,是我们未来任何针对‘执行者’高层行动的基础。林薇指引者传递的‘存在证明’,更是证明了‘法典篇章’具备可沟通的灵性,这意义重大。”
“但代价呢?”一位负责资源调配的议员忧心忡忡,“‘幽影号’是我们目前能建造的最顶尖隐匿舰之一,其损失对我们本就捉襟见肘的工业能力是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守夜人’是否已经通过这次接触,锁定了我们的某些特征?‘回声星云’还安全吗?”
“根据逃生舱的最终扫描和‘基石’的持续监测,未发现追踪信标或规则层面的标记。”“暗刃”汇报道,他虽成功撤离,但眉宇间带着未能完成任务的不甘,“‘守夜人’似乎更倾向于‘区域守护’,对逃离其管辖范围的目标缺乏追击兴趣,或者说…认为我们不值得耗费更多资源。”
“这是一种基于绝对实力的傲慢。”林薇缓缓开口,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清晰,“但也正是这种傲慢,给了我们喘息和成长的空间。这次行动证实了艾尔丹的警告,我们远未到能与‘执行者’核心力量正面抗衡的阶段。”
她环视众人,目光坚定:“因此,我提议,正式确立‘深耕潜行,火种燎原’为我们下一阶段的最高战略。放弃任何形式的主动军事挑衅,将所有资源向以下几个方面倾斜:”
一、技术消化与跃迁: 集中所有科研力量,以“守夜人”数据为假想敌,全力融合遗民知识、方舟科技与盟约特色技术。重点研发方向包括:
规则层面隐匿与反制: 基于“校准延迟”,开发能够干扰甚至短暂欺骗规则编辑器的装置。
高维通讯与意识加密: 确保在未来行动中,即使被“静默”,也能保持内部联络和信息安全。
非标准能量应用: 深入研究“生命共鸣”等非常规力量,寻找其在规则对抗中的独特优势。
二、“深空绿洲”网络化: 利用遗民的环境改造技术,在更多偏远、资源丰富的星域建立隐蔽的自治据点。这些据点不再仅仅是避难所,而是能够自给自足、并进行小规模科研生产的“文明细胞”,形成一张分散而坚韧的生存网络。
三、“火种播种计划”升级: 将引导边缘星域生命、对抗“秩序苔藓”侵蚀的任务提升到战略高度。派遣更多由科学家和意识沟通者组成的“播种者小队”,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注重激发当地生命的“可能性”潜能,尝试人工引导“原初之光”火种的萌芽。
四、盟约深化与情报网络: 加强与“星火盟约”所有成员,尤其是“沉默观察者-伽马”这类信息源的联系。共享部分非核心的“守夜人”数据分析,换取更多关于“法典篇章”和“重启核心”的线索,并尝试接触其他可能存在的“观察者”派系或中立文明。
林薇的提议,系统而务实,将这次失败的侦察转化为了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经过深入讨论,“余烬议会”最终全票通过了这一战略决议。激进的声音暂时被压制,求实与发展的共识成为了主流。
…
就在“余烬文明”全力转向内部发展和战略布局的同时,遥远的宇宙深处,那片被“裁决之眼”净化过的、绝对秩序的苍白星域边缘。
一艘风格与“播种者”造物截然不同的星舰,正以一种超越物理规律的方式,静静悬停。它通体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暗影质感,仿佛能吸收所有窥探的目光,正是之前曾在“破碎阶梯”附近出现过的、属于“观察者-首席”的那艘座舰。
舰桥内,那道笼罩在暗影中的身影,正凝视着主屏幕上显示的、关于“静滞陵墓”事件的完整报告——其详细程度,甚至超过了“余烬”议会所掌握的内容,仿佛亲临现场。
“‘守夜人’…‘基石守护者’序列,果然还是老样子,刻板而高效。”黑影低声自语,声音中听不出喜怒,“不过,‘微光余烬’的表现,倒是出乎意料。能在那种绝境下,不仅成功撤离,还能向‘活力篇章’传递出有效的共鸣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