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胤禛并未在养心殿召见众臣,而是移驾至修缮一新的景仁宫东暖阁。
此处虽定为皇后正宫,但因皇后尚未正式册立,暂作议事之用。
暖阁内,气氛不同于朝堂的冷硬,稍显缓和。
下首左右,分别坐着乌拉那拉·宜修和富察·泠雪。
宜修今日穿了一身藕荷色缎绣兰花纹的常服,发髻簪着简洁的珠翠,姿态端庄沉稳,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与谨慎。
她双手交叠置于膝上,恭顺地望向胤禛,流露出一抹属于未来后宫之主的气度。
泠雪依旧是一身素净的月白旗装,只在衣襟袖口处用银线绣了细碎的缠枝莲纹。
未戴多余首饰,耳垂上珍珠耳环便是唯一的点缀。她斜倚在椅子里,姿态慵懒,手里还把玩着一枚小巧的羊脂玉环,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间未来的中宫正殿,仿佛只是个来看热闹的。
三人之间的气氛,有种微妙的平衡与默契。
“后宫位份,关乎礼制,也关乎朝局安稳。”
胤禛开口,声音平稳:
“今日叫你们来,便是议定此事,朕也好早日明发谕旨,安定人心。”
宜修立刻微微躬身,姿态恭谨。
“臣妾聆听皇上圣意。”
泠雪只是眨了眨眼,没说话,继续玩着她的玉环。
胤禛目光先看向宜修,语气肯定:
“宜修,你出身贵重,侍奉朕多年,诞育皇长子,性情端方,堪为六宫表率。皇后之位,非你莫属。”
宜修微微一颤,眼底迸发出巨大的狂喜光芒。
她起身端端正正地跪倒在地,声音激动:
“臣妾叩谢皇上隆恩。臣妾定当管理好后宫,不敢有负圣望。”
“起来吧。”
胤禛虚扶一下,语气听不出太多情绪。
“册封大典,待孝期过后,择吉日举行。”
“是!”
宜修强压下激动,起身重新落座,腰背挺得笔直,眼角眉梢却已染上了荣光与威仪。她下意识地瞟了一眼身旁依旧懒洋洋的泠雪,眼神复杂了一瞬,却迅速恢复了平静。
胤禛的目光转向泠雪。他的眼神似乎柔和了,但语气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威严:
“皎皎。”
泠雪抬起眼:
“嗯?”
“你……”
胤禛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
“于朕,于社稷,皆有功。性情虽跳脱了些,但心思通透,朕心甚慰。”
他这话说得含蓄,但在场三人都心知肚明那“功”所指为何。没有她那些隐秘的翻云覆雨,今日坐在这里的,未必是他们三人。
“朕有意,晋你为贵妃,享皇贵妃份例。”
胤禛缓缓道,目光紧锁着泠雪。
“赐号…”
他再次停顿,暖阁内一片寂静。宜修也屏息凝神。
封号,往往代表着皇帝对其人品、性情或期许的概括,意义非凡。
胤禛看着泠雪清澈的眼眸,缓缓吐出一个字:
“昭。”
“昭……”
宜修下意识地低声重复了一遍,眼中的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了然。这个字,用在她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昭,日明也。光明,显扬,彰明。 《诗经》云:“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寓意天德光明,普照万物。
这是一个极其尊贵、寓意深远的封号。
泠雪本人闻言,把玩玉环的手指一顿。她抬起眼,迎上胤禛深邃的目光,唇角缓缓勾起一个带着点玩味的弧度。
“昭?”
她轻轻重复,像是品味着这个字的滋味。
“光明磊落?皇上……”
她拖长了调子,眼神狡黠。
“您这是在点我呢?还是夸我呢?”
胤禛被她这混不吝的反应噎了一下,没好气地瞪她一眼:
“朕看你就是太昭然若揭了。看你那无法无天的样子!”
宜修在一旁看着两人这近乎打情骂俏的互动,心头释然。她早已看清形势,深知眼前这个女子,根本无心后位,她的追求,也远非一个皇后名分所能束缚。
与她交好,远比与她为敌来得明智。更何况她们之间,早已有了同盟和姐妹之情。
她适时地开口,声音温婉,带着真诚的祝贺:
“‘昭’字极好。正配妹妹通透豁达的心性。恭喜妹妹荣膺贵妃之位。日后姐姐管理六宫,还需妹妹多多帮衬才是。”
她这话,既是表态,也是再次确认了两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泠雪这才放下玉环,对着宜修笑了笑,语气轻松:
“皇后娘娘客气了。您只管发号施令,我尽量不给您添乱,偶尔帮您管教一下不听话的就行啦。”
这话说得直白又俏皮,冲淡了方才略显严肃的气氛。
宜修忍不住掩口轻笑,无奈地摇头:
“你呀……”
胤禛看着两人之间自然流露的融洽,紧绷的脸色也缓和了些许。他最担心的后宫倾轧,至少在眼前这两人之间,似乎不会发生。这让他放心不少。
“既无异议,便如此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