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大帝乔郓登基三月,五域共治体制刚步入正轨,一场席卷全域的“钱荒风暴”突然爆发,如同釜底抽薪,让刚从灾劫中缓过劲的五域经济再次陷入危机——这是称帝后首次直面“经济根基”的深层矛盾,也是旧势力与新体制的又一次激烈碰撞。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天枢城的商埠。南方香料商户张远拿着一沓“天枢币”,却在兑换西域矿物时被拒收:“西域只认本地银饼,天枢币刚推行三月,成色不明,我们不收!”他转而想去中原商铺购买丝绸,却被告知“天枢币贬值三成,要么补差价,要么用实物交换”。商埠内很快挤满了抱怨的商户,有的手持天枢币兑换不到货物,有的囤积了大量天枢币却发现购买力暴跌,不少商户干脆暂停交易,挂出“只收实物或旧币”的招牌。
紧接着,钱荒蔓延至基层。中原农民王二用天枢币缴纳赋税,地方官却暗中克扣:“这新币分量不足,按八成折算赋税,剩下的用粮食补齐!”草原牧民想用天枢币购买中原农具,却发现农具价格暴涨两倍,原本能买两把锄头的钱,如今只能买一把。更严重的是,五域旧币(中原铜钱、草原银饼、西方金币、南方贝币、北方兽皮币)被旧贵族大量囤积,他们暗中炒作:“天枢币迟早作废,只有旧币才是硬通货!”导致市面上旧币稀缺,新币泛滥却无人认可,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雪上加霜的是,“伪天枢币”开始出现。在西方商埠,一批伪造的天枢币流入市场,币面字迹模糊,铜含量不足,却被人用低价抛售,进一步冲击了新币信用。商户们难以分辨真伪,干脆彻底拒绝天枢币,跨域贸易几乎停滞。
五域议事院再次陷入激烈争论,这次的矛盾直指“币制改革”的根基:
- 保守派代表(多为旧贵族后裔)发难:“天枢币推行过急,未考虑五域经济差异!中原农耕依赖铜钱,草原游牧习惯银饼,强行统一货币,只会扰乱经济,不如恢复旧币流通,中枢只负责制定兑换比例!”
- 革新派代表(多为新兴商户与能臣)反驳:“恢复旧币只会重蹈覆辙,五域货币不通,跨域贸易成本高昂,统一币制是大势所趋!如今问题出在天枢币成色不足、防伪技术落后、信用体系未建立,而非统一本身!”
- 地方派系代表则忧心忡忡:“钱荒已引发民怨,若再不解决,基层可能爆发动乱!中枢应立刻回收天枢币,重新铸造,同时打击囤积旧币、伪造新币的行为!”
争论的核心,实则是“经济权力的重新分配”——旧贵族囤积旧币,本质是想保住自己的经济特权;新兴商户支持新币,是希望通过统一币制降低贸易成本;地方则夹在中间,既要稳定民生,又要执行中枢政策。旧势力残余在暗中推波助澜,散布“天枢币是乔郓掠夺五域财富的工具”,试图借经济危机推翻新体制。
乔郓的系统面板弹出深度分析:【皇基稳固度80%,经济根基动摇!核心矛盾:币制统一与经济差异的冲突、新币信用缺失、旧势力经济特权反抗、防伪技术不足。需推行“渐进式币制革新”,兼顾统一与差异、打击投机与稳定民生,方能化解危机】。
他没有采纳“彻底回收重铸”或“恢复旧币”的极端方案,而是推出“币制共治革新”计划,分三步走,每一步都邀请五域商户、贵族、地方官代表共同参与,全程公开透明:
一、建立“五域货币署”,重塑新币信用
乔郓任命沙里温为总长,抽调五域铸币工匠、商户代表、银匠组成核心团队,解决新币的“成色与防伪”问题:
- 统一成色标准:天枢币分为金币、银币、铜币三级,金币含纯金九成五,银币含纯银九成,铜币含铜八成五,其余成分用五域特产矿物(西域寒铁、南方香料粉、东方瓷土)混合,既增加硬度,又便于识别——金币摩擦后有香料香气,银币嵌入细小花纹,铜币边缘有五域图腾暗纹;
- 升级防伪技术:由王月瑶带领工匠,在币面嵌入“微型声纹芯片”(用薄铜片制成,刻有五域核心音阶),敲击后能发出独特声响,伪造者难以模仿;同时推行“货币溯源码”,每批铸币都有专属编码,记录铸造时间、工匠、产地,可通过五域货币署核验;
- 公开铸币过程:将铸币工坊设在天枢城商埠旁,允许商户代表、百姓围观,每日公示铸币用料、成色检测结果,彻底打消“新币成色不足”的疑虑。
小豆子和阿古拉的羊毛账本,成了“货币科普图鉴”。阿古拉跟着铸币工匠,画下了新币的暗纹与编码,标注道:“铜币边缘有七道暗纹,少一道就是假的!”小豆子则跟着沙里温,记录下不同货币的兑换比例:“一枚金币换十枚银币,一枚银币换十枚铜币,中原一石粮食值三枚铜币,草原一张狐裘值一枚银币!”两人拿着图鉴,在商埠向商户、百姓讲解新币的识别方法,成了“货币宣传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