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做出撤离决定的第二天,不光日本各地的运输船、商船被大量的动员起来,日本的联合舰队也开始出动进行护航。
此时,渤海湾上空笼罩着稀薄的晨雾,能见度约五公里。
日本联合舰队正以十二节航速向东南方向航行。赤城号航母位于编队中心,金刚号战列舰在其左舷两海里处,四艘巡洋舰呈扇形分布在外围。
“发现机群!东北方向!”
赤城号的了望员发出警报时,先锋军的第一攻击波已经逼近至二十海里。
十二架剑鱼鱼雷机在八百米高度展开队形,二十四架BF109在高空担任掩护。
日军航母甲板顿时陷入混乱。地勤人员拼命为九六式舰战挂载弹药,飞行员们奔向各自的座机。
但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
第一中队队长李振民透过风镜观察着海面。他的座机编号T-07,机腹下挂载着一枚四百五十毫米鱼雷。
“各机注意,按预定计划展开。一队攻击航母,二队对付战列舰。”
十二架剑鱼立即分成两个编队,开始下降高度。
他们选择从东侧切入,这个方向正好迎着初升的朝阳,能干扰日军炮手的视线。
赤城号舰长草鹿龙之介站在舰桥上,脸色铁青。
“所有高射炮就位!立即起飞战斗机!”
然而,首批起飞的六架九六式舰战刚刚离舰,就被高空的BF109缠住。
这些德式战斗机的速度优势明显,一个照面就击落了两架日机。
此时,剑鱼机群已经下降到五十米高度。李振民带领的六架飞机直扑赤城号。
日军驱逐舰疯狂发射防空炮弹,黑色的烟团在机群周围绽开。
李振民沉着冷静,手指稳稳按在投雷按钮上。
三架剑鱼同时投下鱼雷。三条白色的航迹划破海面,呈扇形射向赤城号。
航母紧急右满舵,但庞大的舰体转向迟缓。
两声闷响传来,赤城号左舷接连中了两枚鱼雷。海水从破口涌入,舰体立即开始左倾。
与此同时,第二编队的六架剑鱼对金刚号发起了攻击。
他们采取了两翼夹击的战术,三架从左侧,三架从右侧同时突防。
金刚号的127毫米高射炮拼命射击,但剑鱼机群飞行高度太低,大部分炮弹都从他们头顶掠过。
一架剑鱼被击中左翼,拖着黑烟坠入海中,但其余飞机仍然坚持完成了投雷。
一枚鱼雷命中金刚号舰艉,舵机受损,这艘战列舰顿时失去了机动能力。
第二批十二架剑鱼此时抵达战场。他们集中火力攻击外围的巡洋舰。
最上号巡洋舰在五分钟内被两枚鱼雷击中,很快就开始下沉。
三隈号也被一枚鱼雷命中舰舯,航速骤减。
日军防空火力开始减弱。不少高射炮位因为连续射击而卡壳,炮手们也显露出疲态。
李振民率领的第三批十二架剑鱼完成了最后一击。他们像经验丰富的猎手,专门选择受损的舰船进行补刀。
一枚鱼雷准确命中已经倾斜的赤城号右舷,这艘航母的沉没已成定局。
幸存的日军舰船开始施放烟幕,试图掩护撤退。
但剑鱼飞行员们凭借记忆,继续向烟幕中的目标投射鱼雷。
上午六时十七分,赤城号沉没。金刚号在拖航途中又中一雷,被迫抢滩。最上号完全沉没,三隈号重伤。
返航的剑鱼机群在朝阳下排成整齐队形。
统计显示,这次行动共损失四架剑鱼,两架BF109,却取得了击沉一艘航母、一艘巡洋舰,重创一艘战列舰的战果。
渤海湾的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和残骸见证了这场精确打击的胜利。
幸存的日军水兵在救生筏上呆呆地望着远去的机群,似乎还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
与此同时,潍河平原上,钢铁洪流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前推进。
高城驾驶着他的217号坦克,一马当先冲在最前方。
“各单位注意,保持楔形队形。”高城透过电台下达指令,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二连向左翼展开,三连负责右翼,咱们今天要给小鬼子来个包饺子!”
这支刚刚完成换装的装甲部队,就像出鞘的利剑,直插日军腹地。
日军的抵抗比预想的还要脆弱。零星的反坦克炮火还没打出几发炮弹,就被精准的炮火覆盖。
偶尔有抱着炸药包发起自杀冲锋的日军士兵,还没靠近就被并列机枪扫倒。
“营长,这也太轻松了吧?”炮长小王透过观瞄镜观察着战场,语气里带着几分失望,“小鬼子不是吹嘘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吗?”
高城笑了笑,正要说话,突然前方出现了奇怪的一幕——
成群结队的日军士兵从战壕里爬出来,把步枪举过头顶,笨拙地挥舞着白布。
起初只是零星几个,很快就发展成整排整连的投降。
“营长,这......”驾驶员小李放缓了车速,不知所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