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颁布的当天,大乾京城内外,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撕裂成两半。一边是市井巷陌间,百姓们口口相传的喜讯,欢呼声此起彼伏,许多人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世代渴望的土地就在眼前。另一边,则是那些雕梁画栋的府邸,压抑着雷霆般的怒火。
吏部尚书王大人府上,气氛凝重得化不开。厅堂里,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世家代表们,此刻个个脸色铁青,交头接耳。
“荒唐!朝廷这是要掘我等的根基啊!”
“土地乃立身之本,怎能说收就收?还要发行什么‘债券’,闻所未闻!”
“陛下被那杨昭小儿蛊惑了心智,如此下去,大乾社稷危矣!”
抱怨声、咒骂声不绝于耳。
王大人沉着脸,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抱怨无用。圣旨已下,均田司已然挂牌。那杨昭,竟真敢兼任提督,可见其狼子野心,要借此新政,将我等世家连根拔起!”
他环视众人,声音压低:“京城之地,陛下尚能约束。可地方上呢?那些兼并的土地,可都是我等族人、门生故吏的血汗。若强行推行,地方上必然会激起民变,届时,陛下便要明白,动摇国本的,绝非我等,而是那杨昭!”
一位老者抚须:“王大人所言极是。我已命人散布谣言,就说朝廷此举是巧取豪夺,要将百姓的口粮也一并收走。那些愚民,最是好煽动。”
“没错!”另一位中年男子附和,“我等也可串联各地豪强,让他们拒不配合。均田司即便有权,又能奈我何?难道还能将我等全部下狱不成?”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阴毒的光芒。他们决定从舆论、资金、地方执行三个方面,对均田新政发起全面反击。
与此同时,均田司衙门内,杨昭正指挥苏墨和李沐风,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组建工作。
“苏先生,均田司的官员,除了从六部抽调,可从寒门士子中多加选拔。那些被旧有体制压抑的才俊,才是新政真正的力量。”杨昭说。
苏墨递过几份名册:“侯爷,这些都是我这些日子考察过的。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只是苦于没有晋升之阶。均田司,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杨昭接过名册,【人才洞察】在他眼前闪动。一个个名字旁,忠诚度、潜力、特长等信息清晰浮现。他快速勾勒出几位核心人选,这些都是未来均田司在地方上的骨干。
“李沐风,你挑选几支精锐,以均田司护卫的名义,随第一批官员前往试点郡县。”杨昭转向李沐风,“不必显露身份,只需在暗中震慑即可。若有豪强敢公然对抗,不必留情,直接拿下,交给均田司按律处置。”
李沐风抱拳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他手下的私军,早已在杨昭的训练下脱胎换骨,正需要一场硬仗来证明他们的价值。
关于“土地债券”的发行,杨昭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策略。
“苏先生,京城那些犹豫不决的富商,我们可以直接邀请他们前来杨氏商行。由我亲自向他们阐述新政的利好,以及‘土地债券’的未来收益。”
苏墨有些忧虑:“侯爷,那些富商最是精明,他们顾虑的并非只是收益,还有朝廷的信誉,以及世家大族的阻挠。”
“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实际的利益和安全的保障。”杨昭扬了扬手中的一份文件,“柳家大小姐柳如烟,对‘土地债券’表现出浓厚兴趣。她已承诺,柳家将率先认购五百万两白银的债券。这便是最好的示范。”
苏墨一惊,五百万两,这可是一笔巨款!柳家的率先认购,无疑会给其他观望的富商注入一剂强心针。
“侯爷英明!”苏墨由衷赞叹。
次日,杨昭在杨氏商行设宴,邀请京城数十位顶级富商。宴席上,他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将“土地债券”的细则摆在众人面前。
“诸位,朝廷此次推行新政,绝非心血来潮。土地兼并已是国之顽疾,若不根治,大乾危矣。‘土地债券’,以收回的土地为抵押,朝廷信誉做担保,每年可得两成利息。这笔收益,远超寻常商贸。”
一位老者迟疑道:“杨侯爷,两成利息确实诱人。可若地方推行不顺,土地收不回来,朝廷又如何兑付?”
“正是因此,柳家才愿率先认购五百万两白银的债券。”杨昭微笑着,目光扫过众人,“柳家作为江南巨贾,其眼光与实力,诸位想必清楚。他们愿意押上身家,自然是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机遇与朝廷的决心。”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当然,诸位若有顾虑,杨某也绝不强求。但请诸位想清楚,一旦新政推行成功,那些将资金投入新兴产业的商贾,会获得何等巨大的回报?杨氏家族,便是最好的例子。”
杨昭的话,加上柳家巨额认购的示范效应,以及他本人的商业传奇,瞬间打消了不少富商的疑虑。他们都是在商场摸爬滚打的老狐狸,自然明白杨昭所言非虚。财富,并非只能从土地中获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