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将那张图纸缓缓铺开,上面的线条错综复杂,勾勒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机械构型。这不是寻常的农具,也不是简单的攻城器械,而是一种用来处理土石方、平整路基的庞然大物。它结合了滑轮、杠杆与齿轮的原理,设计精巧,旨在大幅提升修路的效率。
“此物名为‘神力车’,”杨昭抬起头,看向苏墨和李沐风,声音平稳,“它能让数十人的力气,集中于一处,推动千斤巨石,亦可快速平整土地。有了它,北仓道的改造,将事半功倍。”
苏墨凑近图纸,细细端详。他博览群书,却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器械。那复杂的传动结构,每一处都透着精妙,让他叹为观止。他指着一处连接点,有些不解:“侯爷,此处的连接,似乎过于精细,寻常工匠恐难打造。”
“正是如此。”杨昭点头,“这神力车,对材料和工艺都有极高的要求。我已让李沐风着手寻找精通木工、铁匠之道的能人,届时,会亲自指导他们打造。初期,我们只打造一台样机,待其功效显现,再行推广。”
李沐风的脸上显出兴奋。他虽然不懂这些精巧的机括,但“事半功倍”这四个字,他听懂了。他负责军队训练和清剿匪患,深知人力物力消耗之巨。若真有此等利器,修路的速度将难以想象。他抱拳:“侯爷放心,末将即刻去寻访能工巧匠,定不负侯爷所托!”
杨昭对此早有准备。他利用【人才洞察】系统,在永安仓周边迅速筛选出一批拥有特定技能的工匠。这些人在当地只是默默无闻的匠人,但系统却能评估出他们的潜力与特长。他将这些人秘密召集起来,亲自向他们讲解图纸,并手把手指导。
起初,这些老匠人对杨昭这个少年侯爷的“异想天开”将信将疑。他们世代造物,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机械。然而,杨昭所展现的知识储备和对细节的把控,让他们逐渐信服。他能指出他们以往工艺中的缺陷,提出闻所未闻的改良之法,甚至能凭空勾勒出他们从未想过的工具。
在杨昭的督促下,永安仓的后方,一座临时搭建的工坊夜以继日地运转。木屑飞扬,铁锤叮当。杨昭利用【知识库】中关于材料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指导工匠们选择更坚韧的木材,铸造更耐磨的铁件。他甚至改良了简单的轴承,让传动更加顺滑。
半月后,第一台“神力车”的样机终于打造完成。它比寻常的独轮车大了数倍,拥有复杂的轮组和牵引装置,需要数人协作才能操控。当它在杨昭的指挥下,第一次将一块重达数百斤的巨石轻松挪动,并快速平整了一块凹凸不平的土地时,所有围观的工匠和护卫都目瞪口呆。
“这……这简直是鬼斧神工!”一位老木匠颤声低语,眼中满是敬畏。
李沐风更是激动不已。他亲自上前操作了一番,感受着那股远超人力的推动力,心中对杨昭的佩服又深了几分。有了这等利器,修路所需的劳役将大大减少,效率却能成倍提升。
“侯爷,有了此物,北仓道改造之期,可缩短一半!”李沐风语气肯定。
杨昭淡然一笑。他要的,可不止缩短一半。
神力车的亮相,立刻在永安仓的修路队伍中引起轰动。那些原本对修路苦不堪言的劳役们,在亲眼见到神力车的效用后,无不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再像牲口一样拼命,修路的苦日子将大大减轻。
杨昭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刻命令工匠们加班加点,打造更多的神力车。同时,他让苏墨将神力车的功效,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出去。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杨昭修路,不仅不会劳民伤财,反而会带来新的希望和更轻松的生活。
京城,吏部侍郎张秉义的府中。
“什么?神力车?!”张秉义拍案而起,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派去北仓道的探子,带回来的消息让他感到荒谬。
“老爷,千真万确!小的亲眼所见,那少年侯爷打造出一种奇特的器械,只需数人便能推动巨石,平整土地。修路的进度,比以往快了数倍不止!”探子跪在地上,语气急切。
山羊胡幕僚的脸色也变得凝重。他沉吟片刻:“老爷,若真有此物,那杨昭修路,便不再是劳民伤财,反而是利国利民之举。陛下那边,恐更难动摇。”
张秉义在屋中来回踱步,心头的怒火与不安交织。他原以为,煽动民怨,耗尽杨昭的钱粮,便是最好的法子。可如今看来,杨昭的手段远超他的想象。他不仅不耗钱粮,反而用新奇的法子聚拢了商人的银钱,又用这等闻所未闻的“神力车”来提升效率。
“他这是要将北仓道,真修成一条坦途啊!”张秉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北仓道一旦畅通,他张家盘踞多年的利益链条将彻底崩断。
“老爷,如今之计,唯有釜底抽薪!”幕僚压低声音,“那神力车虽强,可也需要人来操作。若是……那些工匠和劳役出了什么意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