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公子,京城周边各处工程进展顺利,百姓的工钱发放准时,无一拖欠。”苏墨向杨昭禀报,面色喜悦。
“建设债券”的发行,也超乎预期。第一批债券甫一推出,就被京城的富户、中小商贾以及手头略有余钱的百姓抢购一空。他们亲眼见证了杨氏钱庄的信誉,也看到那些参与“以工代赈”的流民,脸上重现了生机。
大乾钱庄的银票,如今在京城已是硬通货,流通速度之快,让户部都为之侧目。
“很好。”杨昭轻轻点头。
京城的局面稳定,只是第一步。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这片繁华的都城。
“苏墨,你可曾想过,将京城的模式,推向大乾王朝的每一个角落?”杨昭问。
苏墨闻言,呼吸微滞。他当然想过,可那何其艰难?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豪强林立,每个州府都有自己的规矩与利益链条。要在全国推行这般新政,无异于与天下豪强为敌。
“公子所言,是希望大乾钱庄的银票,能通行天下?”苏墨试探。
“不止于此。”杨昭抬手,指向墙上挂着的大乾舆图。
“我要的,是让大乾钱庄,成为整个大乾的金融核心。让全国的每一文钱,都能为我所用,为大乾所用。”
他指着舆图上的一个个点,那是大乾重要的州府与商业重镇。
“江南的泉州、扬州,北方的定州、幽州,还有西南的巴蜀,西北的凉州……这些地方,都是大乾的经济命脉。”
杨昭收回手,看向苏墨:“我们要在这每个地方,都设立大乾钱庄的分号。将京城的成功经验复制过去,发行地方建设债券,推动以工代赈,疏通河道,开垦荒地,修缮道路,兴建城池。”
苏墨听着,心中震动。这杨昭,哪里只是要振兴杨氏家族,他分明是要改变整个大乾王朝的经济格局。
“公子,这其中阻力,恐怕会超出想象。”苏墨说,语气郑重。
“地方豪强、士族门阀,他们世代垄断当地的商业、土地,甚至控制着地方官府。大乾钱庄一旦深入,必然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
“我知道。”杨昭并不意外,“但这也是必然。大乾要发展,这些旧有的桎梏就必须打破。”
“李沐风。”杨昭唤了一声。
李沐风从阴影中走出,抱拳行礼。
“你负责钱庄分号的安保工作。每一处分号的开设,都必须有足够的武力震慑。必要时,可调动杨氏私军。”杨昭吩咐。
“属下明白!”李沐风沉声回应,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苏墨,你率领一批精干的账房和掌柜,先行前往泉州。”杨昭继续部署,“泉州是江南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繁荣,但旧有的商业模式已显疲态。我们要在那里,建立第一家京城之外的分号。”
苏墨躬身领命。泉州,那可是龙潭虎穴,地方豪强势力雄厚,外来者极难立足。但杨昭既然点名,他便没有退缩的道理。
“柳如烟那边,我会亲自与她沟通。”杨昭补充,“她对江南的商业脉络熟悉,有她在,泉州的分号会顺利许多。”
他调出系统,在【数据沙盘】上模拟泉州的经济状况。
沙盘上,泉州的商业数据、人口流动、货物吞吐量等信息清晰呈现,甚至连当地主要商贾的资金流向、势力分布都一览无余。
“泉州王氏、陈氏,是当地最大的两股豪强。他们控制着港口的贸易、盐铁生意,以及大片的土地。”杨昭指着沙盘上的几处标注,“他们会是主要的阻力。”
【数据沙盘】给出了几种应对策略,其中一种是“借力打力”,利用王氏和陈氏之间的矛盾,趁虚而入。
杨昭心中有了计较。他要的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要彻底重塑当地的经济秩序。
数日后,苏墨带着几十名钱庄的精锐,以及大批的银票和物资,从京城出发,直奔泉州。李沐风则秘密调动一支杨氏私军,乔装打扮,暗中护送。
消息很快传到泉州。
“京城的大乾钱庄,要在泉州设分号?”泉州王氏的家主王延庆,手中把玩着一枚玉扳指,脸上露出一丝不屑。
“一个靠着皇帝恩宠的暴发户,也想来泉州分一杯羹?”陈氏家主陈永泰冷笑,他对杨昭在京城搞垮世家的事有所耳闻,但并不认为杨昭能在泉州掀起什么风浪。
“泉州不同于京城,这里水深得很。”王延庆缓缓说,“京城那些世家,不过是徒有其表。我们泉州王氏、陈氏,哪一个不是从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
“不错,他杨昭的银票,在京城能用,到了泉州,谁认?”陈永泰一拍桌子,“派人盯着他们,若敢越雷池一步,直接给他点颜色看看!”
泉州的商贾们,也对此议论纷纷。
“大乾钱庄的银票,据说在京城很便利。可我们泉州,还是习惯用金银。”
“就是,杨氏以前不过是个破落户,如今得了势,就想把手伸到我们泉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