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步出偏殿,殿外的阳光依旧,他却感受到一股无形的重压。那些留在殿内的官员,投来的视线里,交织着审视与敌意。他对此心知肚明,并未停留,径直走向停在宫外的马车。
偏殿内的讨论刚结束,四位尚书便匆匆离开,各自返回府衙。
户部尚书张大人气得胡子颤抖,一回到户部衙门,便将手中的文书重重摔在案上。“荒唐!简直是荒唐!”他怒吼着,面孔涨红。“这杨昭是想把大乾的根基都给挖了不成?以国家信用借贷于民,闻所未闻,简直是痴心妄想!”他对着幕僚们大发雷霆,语气中满是对杨昭的轻蔑与不屑。
吏部尚书王大人则忧心忡忡,他踱步于房中,眉宇间愁云不散。他所忧虑的,并非国债本身,而是杨昭此举将打破京城延续数百年的平衡。“动摇国本,动摇国本啊!”他喃喃自语,手指紧紧捏着手中的茶杯。“那些豪门世家,绝不会坐视不理,京城的水,要被搅浑了。”他预感到一场巨大的风波即将降临,而杨昭,正是这场风波的中心。
兵部尚书赵大人则显得安静许多。他坐回案前,再次拿起那份章程,尤其仔细研读其中关于兵器改良、练兵之法的部分。杨昭在泉州展现的手段,让他无法轻视此人。他虽然对杨昭的金融策略感到陌生,但对提升军力的渴望,使他不得不认真对待杨昭提出的生产力提升计划。“若真能提升战力,倒也不是不可一试……”他轻声自语,但随即又皱起眉,“可这国债……风险太大,牵连甚广。”他陷入了深思,在利益与风险之间反复权衡。
刑部尚书陈大人则面无表情,他将章程收好,眼中掠过一缕深思。杨昭在廷议上的直接质问,以及他言语中对京城豪门的隐晦威胁,让他感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野心与手段,远超他预料。京城的水,要被搅浑了。他开始盘算,如何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为自己和家族谋取最大利益,他嗅到了危机,也嗅到了机会。
偏殿内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尤其是那些深宅大院。杨昭的国债方案,以及他在皇帝面前的“狂言”,瞬间引爆了京城权贵圈的震动。
京城中,以王、李、陈、赵四大家族为首的豪门望族,几乎掌控了大乾王朝的命脉。他们的财富根植于土地兼并、盐铁专营、丝绸垄断、矿山开采等传统行业,与朝廷的权势犬牙交错。杨昭的国债方案,以及他那所谓的“生产力提升计划”,无异于要从这些巨头口中夺食,甚至是要推翻他们赖以生存的旧有秩序。
各府邸的密室里,灯火彻夜不熄。老家主们面色铁青,年轻一辈则惊怒交加。“一个区区商贾,竟敢妄议国政,还想动我等百年基业?”王家老太爷重重叩击着桌面,须发皆张。“此子狼子野心,其行径与乱臣贼子何异?他这是要将整个大乾的财富都握在手中!”李家家主也冷哼一声,眼中寒光闪动:“此子不除,京城永无宁日!”
各种针对杨昭的流言蜚语,也在这三日内达到了顶峰。有人说他痴傻多年,如今却精明异常,必是被妖邪附体;有人将泉州王陈两家的倒台,描绘成他巧取豪夺,手段阴狠毒辣,甚至连杨昭的容貌清秀,也被谣言渲染成“媚主惑君”之相;更有甚者,编造他意图收买朝臣,架空皇权的谣言,字字句句都想置他于死地。这些流言,无孔不入,迅速渗透到京城每个角落,试图在三日后的廷议前,彻底败坏杨昭的名声,瓦解他可能获得的任何支持。京城俨然成了沸腾的油锅。
杨昭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他没有被这些喧嚣所困扰,反而更加冷静。回到府邸,他立即召来苏墨。
“苏先生,京城这三日,恐怕会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杨昭神色不波,声音平静,“那些豪门世家,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用尽一切手段,阻止新政推行。”
苏墨轻摇羽扇,面色严肃。“家主所言极是。如今,他们不过是在试探,在酝酿反击。三日后的廷议,才是真正的战场。他们的攻势,将是全方位的。”
“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杨昭沉声说,“系统,开启数据沙盘,模拟京城豪门可能采取的反击手段,以及我们应对的策略。”
沙盘上,京城错综复杂的势力图再次浮现,这一次,各种利益链条和潜在的冲突点,被系统精确地勾勒出来。杨昭与苏墨对着沙盘,推演着每一种可能。
“家主,这些豪门世家,最擅长便是舆论攻势与暗中施压。”苏墨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他们会利用士林清流、地方官员,甚至是在京的皇室宗亲,全方位地对家主进行围剿。”
“这些都在预料之中。”杨昭神色沉静,“系统,调出【人才洞察】模块,重点分析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和士子。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全部支持,但至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或者在关键时刻,能为我们说上一两句话。”
【人才洞察】的界面上,一个个名字和画像浮现,忠诚度、潜力、特长、弱点等数据一览无余。杨昭与苏墨对照着这些信息,一一分析,制定了详细的拉拢或分化策略。对于那些死忠于旧势力的,则直接标记为“对抗”目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