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焉用牛刀?我一个华夏小孩子就足够打败你了!”
林熙熙清脆而自信的声音在展厅内回荡,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面对霉国古董商人驴蛋·莱恩提出的、关乎文物知识和民族尊严的赌约,这个看起来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竟然主动请缨,站了出来!
林潇看着过目不忘、博览群书的女儿,他微微一笑,沉声道:
“好!驴蛋·莱恩先生,敢应战吗?”
周围游客顿时一片哗然,议论声四起:
“这……这能行吗?对方可是专业的古董商!”
“龙神是不是太托大了?这可是关系到十几件珍贵文物啊!”
“这是龙神的女儿,看着就机灵,说不定真能创造奇迹呢?”
驴蛋·莱恩更是大吃一惊,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溜圆,他难以置信地看向林潇,语气带着质疑:
“林先生,此话当真?”
林潇神色不变,语气斩钉截铁: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林潇与驴蛋·莱恩这场别开生面的赌约,早已吸引了展厅内几乎所有游客的围观,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不少人更是掏出了手机,开始录像甚至直播,要将这关乎华夏颜面的知识对决传播出去。
驴蛋·莱恩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荒谬感,强自镇定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林熙熙可以先提问,试图在气势上占据主动。
林熙熙也不怯场,落落大方地走到展柜前,伸出小手,指向一件造型古朴、纹饰简洁的青铜鼎,声音清晰地问道:
“那就请驴蛋·莱恩先生,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件文物吧?”
驴蛋·莱恩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心中稍定,这件文物他恰好熟悉。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维持着专家的派头,介绍道:
“这是方格纹铜鼎——夏代文物,1975年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通高20厘米,是目前已知华夏最早的青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其造型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陶鼎相似,但材质革新为青铜,体现了夏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早期成就,是研究华夏早期国家形态与礼制萌芽的重要实物证据。”
他介绍得颇为详尽,显示了一定的功底。
说完,他立刻指向旁边另一件装饰着蝉纹和玄鸟纹、鸟形扁足的精美铜鼎,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问道:
“那么,也请这位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件文物吧?可不要只会提问哦。”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林熙熙身上。
林熙熙只是瞥了那铜鼎一眼,便不假思索地流畅答道:
“这是子申父己铜鼎——商代晚期器物,1975年出土于洛阳伊川县。鼎内壁铸有‘子申父己’四字铭文,表明这是商代贵族‘子申’为其父‘己’所铸造的祭器或礼器。鼎身装饰精美的蝉纹、玄鸟纹,独特的鸟形扁足设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展现了商代晚期登峰造极的青铜铸造工艺与鲜明的时代审美特征。”
“好!说得好!”
“太厉害了!这孩子反应太快了!”
展厅内绝大部分都是华夏游客,见林熙熙一个年纪如此小的孩子,回答得如此迅速、准确、流利,无不感到与有荣焉,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更多华夏游客激动地打开直播,在网络上实时传播着这场用知识与智慧维护华夏尊严的别样赌局。
直播间里的网友们看到林熙熙的表现,也纷纷惊叹不已,弹幕上满是:
“哇!女神童呀!”
“华夏未来啊!”
“好!文化自信从小培养!”
……
各种赞誉目不暇接。
林熙熙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她接着指向另一件造型庄重、带有屋顶形盖子的青铜方罍。
驴蛋·莱恩不敢再怠慢,仔细看了看,搜索一番回答道:
“这是母鼓方罍——商代晚期青铜器,1963年于洛阳北窑出土,是商代青铜酒器中的精品。器体呈方形,溜肩,盖子模仿四阿式屋顶造型,两侧有兽首衔环耳,腹部装饰有精美的龙纹和垂叶纹。尤其重要的是,其盖内铸有‘母鼓’二字铭文,根据研究,推测可能与一个名叫‘鼓’的方国女子嫁入‘母’氏家族有关联,是研究商代社会结构与族际关系的重要实物。”
回答完毕,他立刻指向一件通体洁白、造型极简的玉器,意图用不同门类的文物来考验林熙熙的知识广度。
林熙熙目光扫过那件玉器,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便清脆地开口:
“曹魏白玉杯——1956年出土于洛阳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此杯选用上等和田羊脂白玉,由整块玉料精心琢制而成。造型为经典的圆体直腹,配以稳重的圆饼形高足。通体光素无纹,不施加任何雕饰,充分体现了魏晋时期崇尚‘自然之美’、追求极简主义的艺术风格与玄学思想,是曹魏时期玉器制作工艺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也是研究魏晋士人审美情趣的重要物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